讼状元普法丨股权转让后原股东还需承担责任吗?

  • 999+
  • 2025-07-01
  • 讼状元法律咨询

在商业活动中,股权转让是常见的操作。不少原股东在完成股权转让后,心里都会有个疑问:我转让了股权,是不是就万事大吉,不用再承担任何责任了呢?今天,讼状元小编就来和大家聊聊这个话题。

从一般情况来看,股权转让完成后,原股东在特定条件下是可以“解脱”的。股权转让意味着股东将其对公司享有的权利和义务一并转移给了受让方。如果转让程序合法合规,原股东不再持有公司股权,也就不再享有股东权利,如分红权、表决权等,相应地,也不再直接承担基于股东身份产生的某些义务。

然而,有几种特殊情形下,原股东可能仍需承担责任。

1. 未履行或未全面履行出资义务:如果原股东在持股期间,没有按照公司章程的规定足额缴纳出资,即便股权已经转让,在公司或债权人要求其补足出资时,原股东仍需承担相应责任。这是因为出资是股东的基本义务,不能因股权转让而逃避。

2. 存在抽逃出资行为:抽逃出资是指股东在公司成立后,通过各种手段将已缴纳的出资暗中撤回,却仍保留股东身份和原有出资数额的行为。原股东若有抽逃出资的情况,股权转让后,公司或其他股东有权要求其返还出资本息,协助抽逃出资的其他股东、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或者实际控制人还可能承担连带责任。

3. 一人公司原股东不能证明财产独立:对于一人有限责任公司,如果原股东不能证明公司财产独立于股东自己的财产,那么在股权转让后,对于公司债务,原股东仍可能要承担连带责任。这是为了防止一人公司股东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和股东有限责任,损害公司债权人的利益。

4. 债务形成于股权转让前且原股东存在过错:如果公司的债务是在原股东持股期间形成的,且原股东在经营过程中存在过错,比如恶意逃避债务、滥用股东权利等,那么在股权转让后,原股东也可能需要对相关债务承担责任。

所以,股权转让并不意味着原股东可以高枕无忧。在进行股权转让时,原股东一定要确保转让程序合法合规,履行好自身的义务,避免因历史遗留问题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法律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