讼状元普法丨结婚后继承的遗产,到底算不算夫妻共有的?

  • 999+
  • 2025-09-23
  • 讼状元法律咨询

日常咨询中常有人问:结婚后另一半继承的遗产,算夫妻共同财产吗?其实答案要看继承方式和约定,若不厘清,易在财产处置时起纠纷。今天,讼状元小编就从法定继承、遗嘱继承、遗赠三类常见情形入手,帮大家明确婚内继承遗产的归属边界,让您清晰掌握自身财产权益。

一、法定继承:原则上属于夫妻共同财产

法定继承是指被继承人未立遗嘱或遗嘱无效时,按照法律规定的继承人范围、继承顺序和遗产分配原则进行的继承。

1、法律依据:根据《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二条,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继承或者受赠的财产,除有特别约定外,为夫妻的共同财产,归夫妻共同所有。

2、归属规则:若夫妻一方在婚姻存续期间通过法定继承取得遗产(如房产、存款、股权等),且无相反约定,该遗产原则上属于夫妻共同财产,夫妻双方对其享有平等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权。

二、遗嘱继承:以明确指定归属为判定关键

遗嘱继承是指被继承人通过订立合法有效的遗嘱,指定特定继承人继承其部分或全部遗产的方式。

1、法律依据:《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三条明确,遗嘱或者赠与合同中确定只归一方的财产,为夫妻一方的个人财产。

2、归属规则:若被继承人在遗嘱中明确载明遗产仅由夫妻中的某一方继承,则该遗产属于继承方的个人财产,不纳入夫妻共同财产范围;若遗嘱未明确指定遗产仅归一方,仍适用法定继承的归属原则,认定为夫妻共同财产。

三、遗赠:区分是否指定受赠主体确定归属

遗赠是指被继承人将遗产赠与法定继承人以外的个人、组织或国家的行为,其归属判定与遗嘱继承逻辑一致,但需注意受赠主体的特殊性。

情形1:若遗赠协议中明确约定财产仅赠与夫妻一方,则该财产属于受赠方的个人财产,与配偶无关;

情形2:若遗赠协议未明确限定受赠主体,且受赠行为发生在婚姻存续期间,该财产默认属于夫妻共同财产,夫妻双方共同享有权益。

核心规则总结

判断婚内继承或受赠遗产的归属,核心在于是否存在明确的归属限定:

1、属于个人财产:有明确限定(遗嘱或遗赠中载明仅归夫妻一方);

2、属于夫妻共同财产:无明确限定,且发生在婚姻存续期间。

上述规则既体现了《民法典》对夫妻共同财产的保护,也充分尊重了被继承人对自身财产的处分意愿,为婚姻财产归属认定提供了清晰的法律依据。

看完以上内容,相信大家对婚内继承遗产的归属已有清晰认识。讼状元小编想提醒大家,婚姻财产问题看似复杂,实则只要找准继承方式和是否明确约定这两个关键,就能快速判断权益归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