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口头承诺到书面协议:讼状元为唐先生挽回经济损失
999+
2024-12-04
讼状元
2017年,唐先生与胡某在一家企业共事时结识,彼时两人相谈甚欢,关系也逐渐熟络。胡某是个爱琢磨生意的人,时常聊起自己的商业想法,言语间流露出一股创业的冲劲儿。唐先生为人厚道,觉得胡某是个有志气的人,虽然自己对经商并不在行,但也很欣赏对方的拼劲儿。
2019年年初,胡某联系唐先生,说准备开拓一项新的业务,差点资金周转。出于对朋友的信任,唐先生二话不说,1月30日通过微信转账了1万元,隔天又通过支付宝转了5000元,总计15000元。这笔钱当时没有写欠条,仅是口头约定一年内归还。唐先生想着两人有多年的交情,又看到胡某的公司“鸿锦原田商贸”似乎经营得有模有样,便没有多疑。
时间悄然流逝,一年期限早已过去,胡某却并没有如期还钱。2021年4月,唐先生最后一次联系胡某,对方依然信誓旦旦地保证会尽快还款,但之后却再也没了下文。此后,唐先生多次拨打电话或发微信,虽然胡某的联系方式没有拉黑,也偶尔会接听,但每次都是敷衍几句,反复用“手头紧”“再宽限一下”等理由推托,欠款问题始终悬而未决。
无奈之下,唐先生意识到,靠友情与信任难以促成胡某履约,追讨欠款必须依靠专业的法律帮助。2024年,唐先生找到讼状元法律咨询服务有限公司,希望通过专业法务团队协助追回这笔拖欠已久的借款。
讼状元接到案件后,立即展开细致调查,并与唐先生沟通确认了转账记录、聊天截图等关键证据。虽然缺乏书面借条,但两笔明确的转账记录,结合双方聊天内容,已足以证明债权债务关系成立。法务团队分析后认为,胡某的拖欠行为虽恶劣,但其仍在通讯中保持联系,这为调解和施压留下了一定的操作空间。
法务人员随即与胡某取得联系。在第一次电话中,胡某依然抱着侥幸心理,强调自己“手头确实困难”,希望能“再缓缓”。讼状元法务人员针锋相对地指出,债务拖延已超过五年,法律上已构成拒不履约,情节严重可能导致财产保全甚至法院起诉。胡某起初态度敷衍,但面对一系列专业严谨的法律术语和强有力的证据链,明显有些慌乱,连连表示愿意“协商解决”。
讼状元的法务团队没有给胡某留太多拖延的余地,在接下来的通话中反复施压,从债务的合法性到后续可能的法律追责,条分缕析地剖析了胡某赖账的风险。在连续几轮谈判后,胡某终于软化态度,主动提出分期偿还的方案。对此,讼状元团队表示可以接受分期支付,但必须签署书面协议,并确保具体还款期限。
最终,在讼状元的持续推进下,胡某签署了还款协议,并迅速付清了拖欠的全部15000元。这一案件的解决,让唐先生心中的一块石头终于落了地。他坦言,自己当初因为信任借款,后来却被一拖再拖,内心非常愤怒和无奈。但这次讼状元高效的处理方式,不仅让他追回了全部欠款,也让他意识到,面对债务问题时,专业的法律咨询和坚决的行动力至关重要。
这一案例反映出,日常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信任非常可贵,但涉及金钱往来时,仍需留存完整的书面证据。同时,通过专业的法律手段,即便在缺乏借条等传统凭据的情况下,也能依法追回欠款。讼状元法律咨询服务有限公司始终秉持认真负责的态度,用专业能力帮助每一位委托人挽回经济损失,彰显法律的公平与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