讼状元法务助力,13100元欠款纠纷画上圆满句号

  • 999+
  • 2024-12-07
  • 讼状元

1 (1).jpg

    在湖南常德的一个小村庄里,肖先生是个实诚人,干活踏实,做生意也讲究诚信。2022年的一天,他给江苏的施先生介绍了一批鱼货源。这原本是一件简单的生意,肖先生一手联系货源,施先生直接提货。然而,事情却没按预期的轨迹发展。

    当时施先生从货源处提走了货,总价共计13100元,但却一直没把货款付清。因为是肖先生牵的线,货款直接扣在了肖先生头上。作为中间人,肖先生为了维护自己的信誉,先替施先生垫付了这笔款子。他本以为施先生会尽快归还,但事情并没有那么顺利。

    时间一天天过去,施先生不仅没还钱,反而在微信上不回消息,电话也不接。最后一次联系施先生还是在2024年5月,此后便杳无音讯。肖先生心急如焚,这可不是小数目,他决定向讼状元法律咨询服务有限公司求助。

    肖先生找到讼状元后,法务人员仔细倾听了他的遭遇。经过一番调查,法务人员发现虽然没有欠条或转账记录,但有微信聊天记录和相关录音。凭这些证据,案件的基本事实已足够清晰:施先生确实承认欠了13100元,但一直拖着不给。

1 (3).jpg

    法务人员先后拨通了两次施先生的电话,希望能通过沟通解决问题。施先生接电话时语气含糊,承认欠债,但他随即辩解道:“我这两年亏得厉害,这本来就是生意风险的一部分。既然是你肖先生帮我牵的线,这亏损也该由我们俩分担一半。”

    这一说辞让法务人员感到不对劲。施先生的话明显是想推卸责任。法务人员将沟通情况汇报给了肖先生,但肖先生一听这说辞气得直拍桌子:“这鱼是他拿走的,亏了难道还得我替他兜着?这是什么道理!”

    双方各执一词,矛盾愈演愈烈。法务人员敏锐地意识到,如果直接走司法程序,可能会让事情进一步升级,反而不利于追回欠款。

    法务人员决定换个思路,采取迂回策略。一方面,他们在与施先生的通话中试图寻找突破口,另一方面,他们通过法律条文向施先生施压:“根据法律规定,你拖欠的货款属于民事经济纠纷中的债务问题,这笔账你赖不掉。继续拖下去,只会增加额外的违约成本。”

    同时,法务人员也试图从施先生的角度出发,以劝解的方式缓和对方的情绪:“施先生,大家做生意都不容易,欠钱还钱是最基本的原则。这事闹大了,对您个人的信用和未来经营都会有很大的影响。不如早点把事情解决,省得麻烦。”

    施先生开始有所松动,但仍旧犹豫:“实话实说,我现在是真的拿不出这么多钱,要不等我手头宽裕些再说吧。”

    法务人员继续步步紧逼:“您可以分期还款,或者先还一部分。但如果长期不解决,肖先生完全有权通过法院强制执行,到时候不仅本金要还,还可能增加诉讼费用和利息。”

    在这种软硬兼施的策略下,施先生终于开始正视问题。在一次通话中,他答应和肖先生通过讼状元的协调尝试和解,双方约定在一个时间点再做进一步沟通。

    第二天,施先生主动打来了电话。他提出愿意当场付清欠款,但希望肖先生能就此作罢,不再追究其他问题。肖先生虽然对施先生之前的行为仍有些不满,但考虑到事情终于有了解决的希望,也同意了和解。

1 (5).jpg

    通过讼状元的协调,肖先生很快收到了施先生转来的13100元欠款。这件事总算圆满结束。

    案件结束后,法务人员深有感触:“民事经济纠纷案件中,最难的不是确认债务事实,而是让当事人真正履行责任。施先生的案例让我们明白,法律不仅是一种权威,更是一种智慧,运用得当,就能化解纠纷,让双方满意。”

    在这一事件中,肖先生用实际行动维护了自己的合法权益,而施先生也认识到了诚信经营的重要性。对于讼状元来说,这既是一次普通的案件,又是一场智慧与责任的实践。诚信是生意之本,无论什么时候,都别忘了讲信用、守规矩。法务的专业能力和协调智慧,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