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房遇“老赖”,讼状元用法律武器顺利讨薪!
999+
2024-12-25
讼状元
2023年的秋天,河南武陟县谢旗营村的张师傅接到了一份活儿。这份活儿是通过名片联系到的,对方乔先生说自家房屋年久失修,漏雨严重,需要有人修缮。张师傅是村里远近闻名的手艺人,干活麻利,经验丰富。听到有活儿,他二话不说便带上工具包,按照乔先生给的地址赶了过去。
乔先生是个年约五十岁的中年男子,言谈举止倒是显得很和气。他带着张师傅查看了房屋的破损情况,又叮嘱了一通修缮标准。张师傅听完后心里有了底,便和乔先生商定工期和工资,每天按固定工价结算,等工程结束后再统一支付。双方一拍即合,张师傅便撸起袖子干了起来。
从10月14日开始,张师傅连续在乔先生家干了五六天,不仅修补了屋顶的漏点,还加固了门窗,甚至连墙体上的裂缝都细心填补好,确保下雨时不会再渗水。乔先生对工程很满意,张师傅也觉得活儿干得利索。等到工期结束的时候,乔先生开始结算工钱。然而,在清点现金的时候,乔先生突然提出一个“押金”的说法。
“张师傅,我这房子修得是不错,但总得等下雨看看效果吧?”乔先生一边递出一沓现金,一边语气平静地说道,“万一下雨又漏了,那这修缮算不得合格。我先扣你5000块押金,等过段时间,房子没漏水了,我再把押金还给你,怎么样?”
张师傅听了有些犹豫,毕竟修缮的时候,他早就把活儿干得滴水不漏了。可对方这么说,他也不好太强硬,毕竟这世道讲究和气生财。他想了想,点点头:“那行,乔先生,就按您说的来。不过这押金您可得说话算数,到时候得还我。”
乔先生一口答应,拍着胸脯保证道:“您放心,张师傅,我乔某人绝不是那种赖账的人!”
时间一晃就是一年。2024年10月的秋天已经来了,但那5000元押金却迟迟不见踪影。张师傅几次打电话给乔先生,刚开始还能接通,但每次乔先生都用“我现在在北京,回去再说”这样的理由搪塞过去。再往后,乔先生干脆不接电话了,微信也不回,搞得张师傅气得直跺脚。
张师傅心里窝火,平时本本分分做事,怎么就碰上这么不讲诚信的人?于是,他四处打听,听说“讼状元法律咨询服务有限公司”专门帮人讨薪讨债,便抱着试试看的心态联系了过去。
“张师傅,您别着急。这种事情我们处理过不少,有经验。”接到案件后,“讼状元”的法务人员仔细听取了张师傅的描述,又让他提供了当初修缮时的相关证据,包括结算账单、聊天记录和通话录音等。法务人员一边安抚张师傅的情绪,一边制定了详细的应对策略。
第一步是发出一封措辞严肃的催告函。催告函明确指出,乔先生在明知欠款的情况下,拒绝归还押金的行为,已经违反了双方当初的约定,同时可能面临法律责任的追究。
催告函通过快递送达了乔先生手中。没想到,乔先生虽然签收了函件,却装作“已读不回”,既不联系张师傅,也不主动归还押金。催告函如同石沉大海,这让张师傅更加恼火。
法务人员却显得非常冷静:“张师傅,这种情况我们见多了。对方现在明显是在试探,看您是否真敢采取法律行动。既然他不回应,那就进入下一步。”
第二步,法务人员指导张师傅做好起诉准备。通过法律途径,不仅能查明对方的财产状况,还能对欠款人施加更大的压力。法务人员将起诉的流程、费用和可能的结果一一讲解给张师傅听。
“张师傅,咱们得两手准备。一边通过法律程序让对方明白后果,另一边也要关注他的态度变化。”法务人员的建议让张师傅心里踏实了不少。
果然,听说张师傅要起诉,乔先生终于坐不住了。他主动给张师傅打来电话,语气从原来的强硬变成了讪笑:“张师傅啊,不好意思,这押金的事儿我也不是故意拖着,实在是最近手头紧啊!要不这样,我现在就先还您4000块,剩下的我过段时间再补,您看行不行?”
张师傅早就看透了乔先生的“讨价还价”套路,他把电话挂断后,立刻把情况反馈给法务人员。
“这种人就是欺软怕硬,咱们不能被他牵着鼻子走。”法务人员果断建议张师傅坚持原来的诉求:“告诉他,只要不全额支付,起诉程序不会停止。”
张师傅按照法务人员的建议,拒绝了乔先生的提议,并明确表示,如果押金不全额退还,就会让法院介入。乔先生听完这话,顿时慌了。他开始意识到张师傅这次是“动真格”的了,便又主动联系表示:“张师傅,您别生气,我这两天就把5000块凑齐了,马上转给您。”
三天后,乔先生果然将5000元押金全额退还给了张师傅。张师傅终于舒了一口气,悬着的一颗心总算落了地。
这起案件的顺利解决,既离不开张师傅提供的关键证据,也得益于“讼状元”法务人员的专业操作。从催告函的精准措辞到法律程序的稳步推进,步步为营的策略最终让欠款人不得不低头认错。
张师傅感慨道:“早知道就早点找‘讼状元’了,省得我为这事儿操心了一年。”
通过这次经历,张师傅明白了一个道理:遇到欠款不还的情况,绝不能一味忍让,一定要拿起法律武器,依法维护自己的权益。正如“讼状元”所说:“在法律面前,没有逃避的借口,正义从不缺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