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女子网络借贷被骗,讼状元使出法律追债利器!

  • 999+
  • 2025-01-20
  • 讼状元

网络借贷

在黑龙江省鹤岗市的一个小区里,58岁的王大姐一直都享有很好的口碑。邻里街坊都夸她平日里为人和善,性格内向,喜欢在闲暇时间上网,结识新朋友。2010年,王大姐通过一款交友软件认识了一位名叫赵某平的男子。赵某平比王大姐小几岁,言谈间颇为热情,说自己在南方做生意,平时喜欢上网,没事就和朋友打游戏。

两人一来二去聊得投机,几年下来甚至发展成了“异地恋”的关系。王大姐虽年过半百,但依然对这段“感情”充满期待。赵某平时常在电话里说:“王姐,你真是我见过最善良的人,要是没有你,我真不知道怎么撑下去。”王大姐听了心里很高兴,觉得自己终于遇到了一个值得信赖的“知己”。

2013年年底,赵某平忽然给王大姐打了一通“紧急电话”。电话那头,他语气焦急:“王姐,我要回老家开个网吧,现在买电脑的钱周转不过来了。您能不能先借我两万块钱?等我生意一稳定,立马还您。”

王大姐听了心里一紧。她对赵某平的感情是真诚的,这几年对方的“靠谱形象”已经在她心中扎根。他一边心疼对方的窘境,一边也担忧:“两万块可不是小数目啊!”但经不住赵某平一次又一次地保证,王大姐最终拿出了自己的积蓄,凑足两万元现金,亲自交到了赵某平手里。

“放心吧,王姐,等网吧开起来,我一定双倍感谢您!”赵某平拍着胸脯,信誓旦旦地承诺。

事情一开始似乎还算顺利。2014年春节过后,赵某平果然还了2000元,并通过微信发来几张“网吧筹备”的照片。王大姐心想:“他真的是在用心做事,剩下的钱应该也不难要回来。”

然而,接下来的日子却完全出乎王大姐的预料。赵某平慢慢开始疏远,不再像以前那样频繁联系。到了2015年,王大姐打电话催款,对方要么找借口推脱,要么干脆不接电话。

王大姐起初不愿意怀疑自己的“朋友”,直到2016年,他发现自己的电话、微信都被赵某平拉黑,甚至连对方的网吧也早已人去楼空。他这才明白,自己可能被骗了。

“我怎么会这么傻呢?”王大姐懊悔不已,但更多的是无奈。18000元,这对于她的家庭来说是一笔不小的数目,她不甘心就这么算了。

几经辗转,2023年,王大姐找到了一家名为“讼状元”的法律机构,希望通过法律手段追回欠款。法务人员了解了案情后,告诉王大姐:“您不用担心,只要证据充分,我们一定会帮您解决这个问题。”

随后,法务人员通过银行记录、微信聊天记录等证据,掌握了赵某平的还款行为以及欠款金额,同时还调取了赵某平的多部登记手机号。“看来这个人不仅借了钱不还,还特意更换了联系方式,试图玩‘消失’。”法务人员指出。

法务人员通过多方努力,联系到了赵某平的家人及朋友,但得到的回应都是支支吾吾。通过进一步查证,他们发现赵某平的确还有多个隐秘的手机号,并且目前人还在本地活动。

确定赵某平的行踪后,法务人员立即联系了他。在电话中,赵某平一开始仍试图抵赖:“我不记得借过钱啊,您说的王姐是谁啊?”

法务人员冷静应对:“赵先生,根据我们的调查,2013年年底,您从王大姐先生处借款20000元,并在2014年归还2000元。剩余的18000元您至今未还,这些都有银行转账记录和聊天记录作为证据。如果您不主动解决,我们将立即启动司法程序。”

赵某平这才语气缓和了一些:“哎呀,这事好像是有点印象。不过我现在手头也紧,能不能再缓缓?”

“赵先生,法律是讲求证据和时效的。如果您选择逃避,不仅要偿还欠款,还可能承担违约金和诉讼费用。请您慎重考虑。”法务人员的话铿锵有力,不留任何余地。

赵某平沉默了一会儿,最终承认了欠款事实。他表示自己可以分期偿还,但希望能减少利息和诉讼费用。

经过多次谈判,法务人员帮助王大姐与赵某平达成了协议:赵某平将一次性偿还18000元,并承担部分诉讼服务费。协议签订后,赵某平立刻转账了全款。

王大姐拿到钱时,眼眶泛红:“真是太谢谢你们了!我以为这钱永远要不回来了,没想到还能靠法律讨回公道。”

“司法就是为了保护每一位公民的权益。”法务人员微笑着说道。

这起案件不仅帮助王大姐追回了欠款,更让他明白了一个道理:感情可以真挚,但金钱往来必须谨慎。通过法律途径解决问题,不仅能保障自己的权益,还能让失信者付出应有的代价。

王大姐的经历告诉我们,无论问题看起来多么复杂,只要证据充足、程序合法,就没有解决不了的纠纷。而法律,也永远是最公平的裁判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