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钱变“失联”?讼状元揭秘老赖讨债全攻略

  • 999+
  • 2025-01-21
  • 讼状元

借钱不还

2021年初春时节,重庆市长寿区新市镇的圣玛诺家具厂沉浸在一片繁忙之中,订单纷至沓来,工人们加班加点,忙碌而充实。正是在这个充满活力的环境中,小张结识了高某强。高某强,一个比他年长近二十岁的男子,性格豁达开朗,总爱在休息间隙与众人分享他的“人生阅历”。随着时间的推移,两人渐渐建立了友谊。

某日午后,高某强找到小张,递上一支烟,神色中带着几分急切:“张老弟,我最近相中了一辆车,干我们这行的,没车确实不方便。手头紧了点,你看能不能先借我点?我保证一年内还清。”

小张性格直率,见高某强平日里稳重可靠,便没有多想。从1月9日起,他通过支付宝和微信,陆续向高某强转账共计4万元。

转眼间,一年时间匆匆流逝,到了2022年初,小张开始向高某强询问还款事宜。高某强并未回避,爽快地还了2.5万元,并拍着胸脯保证:“剩下的1.5万,兄弟你再给我点时间,最近手头紧,等资金周转开了就还你。”

听了这话,小张心里稍微宽慰了些。然而,几个月过去了,剩余的款项却迟迟未见动静。每次询问,高某强的理由都各不相同——“家里有点事”“客户的款还没到账”“你再等等吧”……转眼间,时间来到了2023年,高某强的态度逐渐变得敷衍,有时甚至电话都不愿接听。

2023年10月,小张终于忍无可忍,再次拨通了高某强的电话。电话那头,高某强的声音透出不悦:“我不是说了有钱就还吗?你这么催有意思吗?咱们兄弟之间,连这点信任都没有了?”

“高某强,这钱是我辛辛苦苦攒的,不是捡来的!你要是再拖下去,我就只能走法律途径了。”小张的声音里带着怒气。

电话挂断后,高某强彻底不再回应小张的消息。

走投无路的小张联系到了讼状元。在了解了案情后,讼状元的法务人员迅速制定了行动方案,首先向高某强发送了一封催告函,明确告知其拖欠还款的法律后果。

起初,高某强依然态度强硬,接到电话后语气冰冷:“你们想告就告吧,我还怕了不成?”

法务人员不慌不忙,语气平和却有力:“高先生,我们理解您可能有困难,但拖欠不还已经构成违约。我们希望通过协商解决问题,而不是走到法院这一步。到时候,不仅欠款本金和利息会增加,您的征信记录也会受到影响,这对您今后贷款买车、买房都可能产生不良后果。”

听到这里,高某强沉默了一会儿,试探性地问:“那你们说,怎么个解决法?”

接下来的谈判并不轻松。高某强试图降低还款金额,甚至提出能不能用实物抵债。法务人员坚定地表示:“张先生借给您的,是货真价实的钱,您归还现金是最合理的方式。如果您确实有困难,可以提供证明,双方再协商分期还款的具体方案。”

高某强想了想,改口说道:“那要不,我年底之前给一部分,剩下的过年后还?”

“可以,但您需要签署一份还款协议,明确具体金额和期限,防止再出现拖延情况。”法务人员的态度始终严谨且专业,没有给高某强留下任何推脱的空间。

在一番斡旋后,高某强最终同意按照法务人员拟定的协议,分两期偿还拖欠的1.5万元。2023年年底,他先还了1万元,剩下的5000元在第二年年初也如约支付。

小张收到最后一笔钱时,长长地舒了口气。他感慨地对讼状元的法务人员说:“多亏你们帮忙,这笔钱我还以为再也拿不回来了。真是谢谢了!”

这个案件虽然最终圆满解决,但也为读者敲响了警钟:借钱时一定要慎重,尤其是面对熟人或朋友的请求,更要记得签订借款协议,保留好转账记录和相关证据。如果遇到赖账不还的情况,也不要轻易放弃,通过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权益才是最有力的武器。

讼状元始终秉承着严谨、专业的态度,致力于帮助每一位委托人解决法律难题,让他们的合法权益得到切实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