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工遭遇“老赖”雇主?讼状元助力成功讨债!

  • 999+
  • 2025-01-24
  • 讼状元

郭留涛.jpg

郭建斌(化名),河南商丘人,老实本分的电梯安装工。自年轻时起,他就靠一手踏实的技术,在外打拼谋生。郭师傅为人忠厚,干活细致,街坊邻里都夸他“靠谱”。可即便是这样一个勤恳的好人,却也遇上了让他多年心头发堵的“糟心债主”。

事情要追溯到2016年。那一年,郭师傅通过朋友介绍,认识了王某和,一个比他稍年长几岁的男子。王某和看着老实,嘴上挂着一副“哥俩好”的架势,说自己最近接了几个大活儿,正缺人手帮忙安装电梯。郭师傅一听活儿靠谱,当即答应了下来。俩人谈好工资,一个月一万五,工期大概一个月左右。

郭师傅干起活来是出了名的利索,一个月的工期硬是提前几天完成了,没出一点儿岔子。他想着,干完活拿钱,回家还能给孩子买点新衣服。可活儿是干完了,钱却没见着影。王某和那边推三阻四,说:“老郭,这几天资金周转不过来,你再等等,等下个月我账上宽裕了,立马给你转过去。”

郭师傅想着,干活的人总得信得过雇主,便没有深究。可这一“等等”,就从2017年初等到了年底。期间,郭师傅也没少催问,但王某和总是有理由,要么说账还没结清,要么说家里有事暂时拿不出钱。郭师傅心软,又是老乡介绍认识的,总不好撕破脸。

更让郭师傅始料未及的是,2016年10月和11月,王某和居然开口向他借钱。那时候,王某和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打电话一个劲儿哀求:“老郭,真是没办法了,我这边急用钱。你也知道我不会赖账,等下个月回头账一清,我第一时间还你!”郭师傅心想,咱们都是干活儿的人,谁还能没点难处?于是,先后借了1万元给王某和。

可让郭师傅万万没想到的是,借出去的钱跟工钱一样,全打了水漂。2018年8月27日,郭师傅实在忍无可忍,找到王某和,终于让他写了一张欠条,承诺会尽快归还2.5万元的欠款。

拿到欠条的郭师傅以为事情终于有了眉目,没想到,接下来的催款过程比之前更加困难。每次电话过去,王某和都找借口,要么说没时间接电话,要么直接挂断。微信那边更是半天不见动静,发消息像石沉大海。

到了2021年3月9日,郭师傅与王某和的最后一次联系,再次无果而终。从那之后,王某和的电话就再也拨不通了,微信也彻底被拉黑。

郭师傅苦不堪言。他一个普通农民工,靠的就是力气和汗水换来的工钱,这点血汗钱却像长了翅膀一样飞了。

无奈之下,郭师傅在朋友的推荐下找到了“讼状元法律咨询服务有限公司”。他把所有相关的证据,包括转账记录、欠条以及电话短信的记录都交给了法务人员。法务人员认真听取了郭师傅的陈述后,表示案件完全符合起诉条件,并承诺会帮他追回这笔欠款。

“放心,郭师傅,这事儿交给讼状元处理,咱们一定给您个满意的结果!”法务人员安慰道。

经过一番查询,法务人员终于联系上了王某和。一开始,王某和态度强硬,直接否认自己有欠款,还说:“我什么时候借过钱?他有什么证据?”面对这种“耍无赖”的态度,法务人员冷静应对,逐条列举了转账记录、欠条和通话记录的证据。

“王先生,您看,这些证据可都一清二楚,银行转账记录、欠条上清清楚楚写着您的名字,还有日期和金额。您要是继续否认,那咱们就只能走司法程序了,到时候法院判决下来,您可不只是还钱这么简单了。”

听到这番话,王某和开始语无伦次,试图推卸责任:“我这不是最近手头紧吗?你们要理解啊,哪儿能这么绝呢!”

法务人员毫不退让:“王先生,理解可以,但理解不是纵容。郭师傅的钱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是他辛苦挣来的血汗钱。您一拖再拖,连个解释都不给,这公平吗?”

经过多次谈判,王某和的态度终于有所软化。他提出分期还款的方案,但被法务人员一口拒绝:“您欠的是2016年的钱,现在已经拖了这么多年,郭师傅等不起了。按照法律程序,您必须一次性清偿所有欠款,否则我们将正式起诉。”

在法务人员的强硬态度下,王某和最终同意签署清偿协议,承诺在两个月内偿还所有欠款。协议签订后,法务人员紧密跟进,确保每一笔款项按时到账。

两个月后,当郭师傅看到账户上的2.5万元到账时,激动得几乎掉下眼泪。他紧紧握住法务人员的手,连声道谢:“真是多亏了你们,要不是你们帮忙,这笔钱估计我一辈子都拿不回来!”

通过这起案件,郭师傅深刻体会到维权的重要性,而讼状元法务人员的专业与负责也赢得了他的信任。欠款人的种种“赖账手段”,虽一度让郭师傅感到无助,但正义终究没有缺席。这件事也再次提醒所有人:借款一定要留存好凭据,遇到问题及时寻求法律帮助,才能最大程度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