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欠工程款?看“讼状元”如何见招拆招!
999+
2025-01-25
讼状元
2023年秋天,刘国平(化名)迎来了一笔颇为重要的业务——为太原市迎泽区建南路的某工程项目提供电梯销售和安装一体化服务。作为一名在电梯行业摸爬滚打多年的资深技术工人,他一向以诚信和手艺赢得客户信任。这次的合作对象是承包商王志强(化名),一位在建筑圈小有名气的“包工头”。两人签订了一份私人协议,约定从9月23日到10月15日完成工程,工程款总计107,500元。
开工的日子如约而至,刘国平带着团队按时进场。随着机器的轰鸣声响起,工人们紧锣密鼓地忙碌着,终于在约定时间内将工程顺利完工。然而,工程结束后的结算,却成为了刘国平挥之不去的心病。
早在工程进行到一半时,王志强已支付了80,000元,但剩下的27,500元尾款却迟迟没有结清。刘国平一开始并未在意,毕竟工程刚收尾,验收工作还需要时间。他想着,过几天找王志强对账结清就是了。
没想到,这一等就是好几个月。
起初,刘国平几次主动联系王志强,对方总是用各种理由推脱:“刘老板,最近手头紧,给我宽限几天。”、“年底了公司账目特别乱,等财务那边清账就把钱给你。”甚至有一次,王志强说得更加冠冕堂皇:“我还没拿到总包那边的钱呢,这不是两头难受吗?等我这边到账,立马给你结清!”
王志强每次都承诺得信誓旦旦,刘国平不好当场撕破脸,只能耐着性子等。然而,等到2024年春节都快过去了,这笔尾款仍旧没有着落。
2024年2月5日,刘国平忍无可忍,再次拨通了王志强的电话。电话接通后,王志强的态度已变得敷衍:“刘老板,我是真没办法,现在账上确实没钱,过两个月再说吧。”
刘国平语气一沉:“王老板,工程已经完工这么久,欠款的事儿您不能再拖了。这是我们辛辛苦苦干出来的钱,大家都等着发工资呢!”
王志强听到这话,语气却冷了下来:“你也知道我手头难,不就是拖点尾款嘛,有必要这么咄咄逼人吗?”
这句话彻底点燃了刘国平的怒火。他压住心中的怒气,冷静说道:“王老板,咱们当初签协议的时候,可是明明白白写清楚的。如果您再这样推脱,那我就只能通过法律手段解决了!”
对方听完这话,却轻飘飘地回了句:“随你便吧,我看你能拿我怎么样。”随后挂断了电话。
刘国平意识到,事情已经到了不得不动用法律武器的地步。于是,他联系了“讼状元”法律咨询平台,寻求专业的帮助。
在详细了解案情后,“讼状元”的法务人员迅速制定了一份解决方案。他们首先建议刘国平整理所有相关证据,包括当初签订的协议书、转账记录以及多次催款的聊天截图。这些材料最终被汇总成一份清晰的证据链,为接下来的交涉提供了充分依据。
随后,法务人员通过法律程序,向王志强发送了一份正式的催告函。信函用严谨而明确的措辞告知对方,欠款行为已构成违约,并可能因此承担法律责任。
收到催告函后,王志强明显感到压力倍增,主动拨通了法务人员的电话:“你们是不是太不讲情面了?这种小事还要搞到法律上去!”
法务人员语气平和却不失力度:“王先生,根据双方签订的协议,工程结束后,您应按时支付尾款,但目前您的行为已严重违约。我们只是依法维权,这不是讲情面的问题,而是讲法律的公正。”
王志强试图争辩:“我又不是不想还,就是一时周转不过来。再说,这年头谁没点拖欠?”
法务人员不为所动:“您的一时周转,已经让刘先生的团队无法及时拿到工资。法律不会对拖延行为网开一面。如果您继续无视我们的催告函,我们将立即向法院提起诉讼,届时您可能面临更大的法律成本,包括违约赔偿和诉讼费用。”
这番话让王志强沉默了。他显然没料到事情会闹到如此地步。
在法务人员的坚持和多次谈判下,王志强最终妥协,同意尽快支付尾款。2024年2月底,刘国平终于拿到了属于自己的27,500元。
拿到钱的那一刻,刘国平感慨万分:“如果不是‘讼状元’帮忙,这笔钱还不知道要拖到什么时候。看来以后做生意,合同一定要写得清清楚楚,证据也得保留完整,不能再轻信别人了!”
案例启示
信任不能代替合同
无论关系多么熟悉,涉及金钱交易时,一定要签订合法、完整的协议,并妥善保管相关凭证。
法律是最有力的保障
遇到拖欠款项的情况,切勿心软或盲目妥协,合理合法的维权是保护自身利益的最佳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