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款变“无头债”?讼状元助力追回欠款!

  • 999+
  • 2025-01-27
  • 讼状元

葛宝龙.jpg


葛宝强(化名)是山东滕州的一位普通工人,平日里为人厚道,乐于助人。这些品质让他在朋友和同事中很受欢迎。2024年年初,他从老家来到青岛打工,在一家工厂认识了林梅(化名),一个30岁左右的贵州姑娘。两人虽未成为特别亲密的朋友,但同事间平日里常有来往,关系还算不错。

2024年6月24日这天,葛宝强刚下班没多久,正准备吃晚饭,突然接到了林梅的电话。电话那头的声音显得急促而又焦虑:“宝强哥,我真是没办法了,能不能帮帮我?”葛宝强听得一愣,忙问道:“出啥事了?”

林梅抽泣着说道:“我妈住院了,情况很严重,急需钱。我现在真是没办法,只能求您帮个忙,借我5000块,我一定尽快还您!”

“这么急啊……”葛宝强犹豫了一下,但想到平日里林梅待人也挺实在,心里一软:“行吧,咱们同事一场,帮你是应该的。不过你得记得赶紧还我,这钱是我给孩子留着交学费的。”

“谢谢宝强哥,谢谢!我一定尽快还您!”林梅感激涕零地说着。于是,葛宝强打开手机,转账了5000元给林梅。

本以为这笔钱很快会还回来,然而事情并未如葛宝强所愿。转眼到了7月初,林梅那边却迟迟没有还钱的动静。葛宝强决定主动联系对方问个清楚。他拨通了林梅的电话,电话那头很快传来了她的声音:“哎呀,宝强哥,我正想找您呢,最近实在太忙了,刚把工作理顺,我妈的事情还没彻底解决。您再宽限几天,等我发了工资就还您。”

听她这么说,葛宝强虽然心里有些不快,但还是选择相信了她。他心想:“既然人家有难处,咱就再等等吧。”然而,这一等又是几周。

时间很快到了7月底,这一次,葛宝强开始真正感到不对劲。他再次拨打林梅的电话,却发现电话一直无人接听。他发微信消息,消息也如石沉大海。他又试了几次,依然没有回应。葛宝强这才意识到,对方可能是在故意躲着他。

失望之余,葛宝强决定不再拖延。他通过朋友介绍联系了“讼状元”法律咨询服务,寻求专业帮助。在仔细了解案件后,法务人员对葛宝强说:“虽然您没有让对方打欠条,但您保留了完整的转账记录,这可以作为借款事实的证据。接下来我们会代表您与林梅联系,尽量协商解决问题。”

于是,法务人员拨通了林梅的电话。这一次,电话奇迹般接通了。林梅听到法务人员的自我介绍后,立刻提高了警惕:“您是谁?怎么会有我的号码?”

法务人员语气平和地说:“林女士,我们是受张先生委托联系您的。他曾于2024年6月24日通过转账方式借给您5000元,现在已经过去一个多月,您还未还款。这次联系您,是希望能协商解决此事。”

林梅的语气立刻变得不耐烦:“他就是太急了吧?我又不是不还,这点小钱犯得着找律师吗?”

法务人员依然保持冷静:“林女士,借款是具有法律效力的民事行为。根据您和张先生的沟通,您承诺会尽快还款,但至今未履行义务。如果继续拖延,可能会面临法律诉讼。”

林梅沉默了一会儿,态度有所缓和:“那……再宽限我几个月吧,现在手头实在紧。”

法务人员并未轻易答应,而是说道:“既然您有实际困难,我们可以帮您与张先生协调具体的还款方式。但如果您拒绝沟通,我们将直接采取法律手段。”

林梅表面上答应了尽快还款,但几天过去,她并未如约履行承诺。这种反复无常的态度让葛宝强更加愤怒:“她这是故意耍人呢!我辛辛苦苦挣的钱,不是让她这么糟践的。”

法务人员再次联系林梅,这一次,态度更加坚定:“林女士,您之前已承诺还款,但却迟迟未兑现。这不仅是对张先生的不尊重,也可能对您个人的信用记录产生影响。如果案件进入司法程序,您将面临被列入失信人名单的风险。到那时,您名下的财产可能会被强制执行。”

林梅听到“失信人名单”这几个字,终于慌了:“别,别啊!那我以后还怎么生活?您再宽限我一周,这次我肯定还!”

在法务人员的严肃态度和合理劝说下,林梅最终筹齐了5000元,并通过转账方式将欠款归还给葛宝强。这场纠纷终于画上了句号。

收到钱的那一刻,葛宝强心情复杂:“当初真是信错人了。这次多亏了讼状元,要不然我的钱可能真要不回来。这也给我提了个醒,借钱一定要慎重,还得留好证据。”


案例启示

借钱需谨慎,保留好证据
      葛宝强的经历告诉我们,即使是熟人之间的借款,也必须留有证据,比如欠条、转账记录等。这不仅是保障自己权益的底线,也是防止纠纷发生的重要手段。

法务介入能有效化解纠纷
      面对恶意拖欠,不要畏惧法律手段。专业的法务团队不仅能帮助当事人维护权益,还能在双方之间起到桥梁作用,用合理合法的方式解决问题。

信任值得珍惜,但需保持理性
      信任是人与人之间最宝贵的纽带,但涉及金钱时,理性和规则同样不可或缺。既要相信朋友,也要学会保护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