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武器在手,讼状元助菜农成功追讨货款!

  • 999+
  • 2025-02-05
  • 讼状元

刘军.jpg


老刘(化名)今年六十出头,地道的农民,在内蒙古赤峰的乡下种大棚蔬菜。他这一辈子没干过别的,就靠这几亩大棚过日子。大棚里一年四季绿油油的,西红柿、水萝卜、小青菜,啥时节种啥,城里人爱吃啥,他就种啥。

2023年9月份,老刘的生意迎来了一个大客户——尚峰(化名),一个做餐饮批发的老板,大约五十岁,在呼和浩特做生意。尚峰出手阔绰,第一次来,就拉走了两千多块钱的蔬菜。

“老刘啊,你这菜好,我这饭店就认你这蔬菜了,放心,钱一分不会少!”尚峰拍着胸脯保证。

老刘听了心里高兴,毕竟大棚辛辛苦苦种出来的菜,有个长期稳定的客户总是好事。可没想到,这场交易就像滚雪球,越滚越大,欠款也越积越多。

从2023年9月到2024年4月,尚峰陆陆续续从老刘这里拉走了价值4822元的蔬菜。最开始几次,尚峰还会主动打点钱过来,可到了后来,就开始拖欠了。

“老刘,最近手头有点紧,等过几天结账行不?”

“一回生二回熟,咱俩这关系,你还能不信我?”

“这点儿钱对你来说不算啥吧?”

老刘嘴上没说什么,心里却开始犯嘀咕了。他虽然不识字,但种了一辈子地,最清楚的道理就是——钱这东西,一旦开了口子,就容易收不回来了。可尚峰的态度实在太自信,老刘不好意思催得太紧。

直到2024年7月,老刘再联系尚峰,电话不接,微信也不回。那一刻,他心里彻底凉了半截。

“这钱,怕是要不回来了……”

眼见着这笔钱打了水漂,老刘急得不行。这四千多块钱,在城里可能只是几顿饭钱,可对他来说,是半个大棚的收成!

村里的年轻人告诉他:“刘叔,找讼状元试试呗,他们专门帮人追债务。”

抱着试一试的心态,老刘联系了讼状元的法务人员,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讲了一遍。

法务人员听完,先是安抚道:“刘大爷,别着急,虽然您没有欠条和转账记录,但只要您有聊天记录,证明他确实欠您的钱,我们还是可以帮您追回来的。”

老刘有点担心:“他现在连电话都不接,找不到人,咋追?”

“他欠的钱不多,但法律不是看金额大小,而是看事实证据。他欠您的,就是得还。”法务人员坚定地说。

这一番话让老刘心里踏实了不少。

讼状元的法务人员立即行动,首先拨通了尚峰的电话。果不其然,对方一直不接。

“看来,他是存心不接电话。”法务人员冷静地分析。

于是,他们转而给尚峰发送了法律催告函。这是一份正式的法律文书,带有公章,严肃且具有法律效力。

催告函上写明:“您与刘先生之间的债务事实已经明确,如若继续拒绝履行还款义务,我方将协助委托人采取法律手段维权,并可能向法院提起诉讼。”

催告函一发,第二天,尚峰的电话就打过来了。

“喂,谁啊?”尚峰的语气有点不耐烦。

“您好,我们是讼状元的法务人员,受刘先生委托,专门处理您拖欠货款一事。”

“啊?就那几千块钱,他还专门找人来催?至于吗?”尚峰不屑地笑了两声。

法务人员的语气依旧专业:“法律不是儿戏,金额大小不是问题,关键是您欠了钱没有结清。您既然做生意,信誉总是要讲的。”

“那……那我手头确实没钱啊!”尚峰支支吾吾。

“既然您愿意沟通,那就是有解决的可能。刘先生只是希望您履行承诺,咱们可以商量个合理的解决方案。”

听到法务人员这样说,尚峰的态度软了一点,但还是不想痛快还钱。

“要不,等我生意好点了,再给他?”

“尚先生,法律有法律的时效,长期拖延只会增加您的法律风险。根据合同法相关规定,货款逾期不支付,债权人有权依法追偿。”法务人员不疾不徐地说道。

听到“法律风险”四个字,尚峰沉默了片刻。

“那……我能不能先给个一部分?”

法务人员没有马上答应,而是严肃地强调:“您需要尽快履行全部还款义务,否则我们将协助刘先生依法维权,并可能通过法院强制执行。”

听到这里,尚峰终于顶不住压力,支支吾吾地说道:“行吧,我今天先转了……”

当天下午,老刘的手机叮咚一响,4822元到账了。他愣了几秒,然后高兴得合不拢嘴。

“真没想到,欠了快一年了,这么快就要回来了!”

他连忙给法务人员打电话道谢:“真是太感谢了!我一开始还以为这钱要不回来了!”

法务人员笑着说:“刘大爷,您以后遇到这种情况,一定要让对方写个欠条,或者至少保留转账记录。这样的话,就算对方赖账,我们也更有利追讨。”

老刘连连点头:“对对对,以后得长个心眼儿了!”


案例启示:钱要借,账要清

这场欠款风波最终画上了句号,但它给所有人上了一课:

做生意讲诚信

欠债还钱,天经地义,信誉是一个生意人的立身之本。

债务一定要留证据

无论金额大小,交易最好留书面凭证,至少保留微信聊天、转账记录,否则维权会更困难。

法律是最坚实的后盾

面对无理拖欠,不要害怕,通过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权益,才是最明智的选择。

这不仅是老刘的一次教训,更是所有诚信经营者的一堂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