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人欠薪四万!讼状元成功维权助力讨回血汗钱!

  • 999+
  • 2025-02-10
  • 讼状元

袁武军.jpg

袁国强(化名)是个地道的湖南人,四十出头,靠着一双勤劳的手,养活一家老小。这些年,他辗转各地干活,吃过不少苦,但一直秉持一个信念——只要踏实肯干,总能换来应得的报酬。

然而,他没想到,辛辛苦苦干了近一年半的活儿,竟然会被熟人欠下整整四万元工资,让他的生活陷入困境。

这一切,都要从2020年的春天说起。

当时,他的老相识**程向东(化名)**找到他,说自己手头有个活儿,缺人手,问他愿不愿意来干。

“国强,这次的活儿不错,给你一万一个月,干得好还有额外补偿!”

一听这话,袁国强心里高兴得很。一万块的工资,比他以往的收入高了不少,再加上额外补偿,这活儿算是稳赚不赔。他痛快地答应了,从2020年3月1日开始,兢兢业业地干了十个半月。

然而,等到2021年1月26日工程结束,程向东并没有马上结清工资。他先是支支吾吾地说钱还没到位,接着又许诺:“放心,肯定不会亏待你。工资加补偿,一共145000,这几天就给你。”

过了几天,程向东果然打来了10万元。

“剩下的,我尽快补上!”

袁国强想着,毕竟是熟人,总不能一开始就不信任人家。他没催,只是等。

结果,一等就是将近一年。

期间,他几次打电话询问,对方总是用各种理由推托,不是说手头紧,就是说工程款还没到。好不容易在2022年10月17日,对方又付了2万元,但仍然欠着25000元。

更让人郁闷的是,2022年2月到6月,他又接了对方的活儿,工钱是3.5万元,结果程向东只付了2万元,还欠1.5万元。

两笔欠款加起来,总共 4万元!

这时候,袁国强已经意识到,对方是有意拖欠工资了。

从2022年下半年起,袁国强不断找程向东讨薪。刚开始,对方还会接电话,语气带着点无奈:“国强,我这段时间资金周转不过来,你再给点时间,我一定还你。”

每次都是这套说辞,听得袁国强都烦了。但他还是想着,老朋友一场,给点时间也无妨。

然而,时间一天天过去,钱还是没见影子。

到了2024年7月7日,袁国强彻底忍不住了,他直接给对方发了一条微信:“程向东,四万块钱拖了这么久,什么时候能结清?”

结果,对方连条信息都没回。

电话打过去,铃声响了几下,竟然被直接挂断了。

再拨过去,干脆连接都不接了。

袁国强这下彻底明白了——对方根本没打算还钱。

这年头,拿不到工资,吃亏的永远是辛苦打工的人。可他不甘心,这可是他一年多的血汗钱!既然好好说不行,那就用法律手段来解决。

袁国强找到讼状元,希望能通过法律手段要回自己的工钱。

讼状元的法务人员了解情况后,第一时间对整个案件进行了梳理:

✅ 工资欠款金额明确,证据完整:袁国强保留了转账记录、聊天记录、欠薪金额清单,这些都可以作为法律证据。

✅ 欠款时间长,对方故意拖延:对方早在2022年就承诺支付,但直到2024年仍未结清,显然是有意拖欠。

✅ 对方仍然有联系方式:虽然微信不回,但电话能打通,意味着还可以进行交涉。

法务人员首先拨通了程向东的电话。

“程先生,您是否还记得,您欠袁先生的4万元工资?”

电话那头沉默了一下,然后传来敷衍的声音:“这事儿啊……哎呀,我最近手头紧,过几个月再说吧。”

法务人员不动声色:“程先生,您的资金状况我们可以理解,但您知道吗?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拖欠工资超过规定期限,劳动者有权申请劳动仲裁。如果您继续拖延,我们将依法采取法律行动。”

程向东的语气变得急躁:“这……我也不是不想还,你们能不能宽限几个月?”

法务人员冷静地说道:“程先生,我们的目标是帮双方妥善解决问题。如果您现在愿意配合,我们可以考虑分期付款方案,否则,我们将直接启动诉讼程序,届时您可能要承担额外的法律费用和信用风险。”

电话那头沉默了很久,最后程向东低声说道:“那……我先还一部分,剩下的分两次给……”

经过讼状元的持续施压,程向东终于意识到再拖下去后果严重,最终在法务的协调下,分三次支付了4万元的工资欠款。

拿到最后一笔钱时,袁国强终于松了一口气:“这笔钱,我盼了三年,终于回来了!”

这场讨薪之战,历时四年,从最初的信任,到后来的一次次失望,最后通过法律手段,才最终拿回了属于自己的血汗钱。


案例启示:劳动者如何保护自己?

✅ 工作时,务必保留工资记录、聊天记录或书面协议。

✅ 遇到欠薪,第一时间合理催款,保留沟通证据。

✅ 对方拒不支付时,立即寻求法律帮助,不要拖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