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车司机追回欠款,讼状元让老赖认罪伏法!

  • 999+
  • 2025-02-12
  • 讼状元

王艳杰.jpg

2016年4月的一天,天刚蒙蒙亮,王洪彬(化名)就已经开着自己的货车,驶进了砖厂的大门。作为一名跑运输的个体司机,她这些年靠着辛勤劳作攒下了一点家底。那天,她照常拉了一车花砖,送到了沧州盐山县边务乡北杨庄村的邱弼(化名)家。

邱弼是一家小型建材商铺的老板,平时为附近的工地提供砖石、沙子、水泥等建筑材料。王洪彬和他合作过几次,虽然对方结款速度一直不算快,但看在生意往来的份上,她也没太过计较。

卸完货后,邱弼笑呵呵地迎上来:“王姐,辛苦啦!这一车砖总共多少钱?”

“16469块。”王洪彬一边擦着汗,一边翻开随身携带的账本。

邱弼点点头,从口袋里掏出一沓钱,数了几张出来递过去:“我这会儿手头紧,先给你一万,剩下的6469块,等我周转开了就补上。”

王洪彬接过钱,有些犹豫:“邱弼,你也知道,我这车是贷款买的,拉一趟活成本也不小,能不能早点结清?”

邱弼笑着拍了拍她的肩:“王姐,咱俩认识这么久了,你还不信我?最多两个月,保证给你补上!”

王洪彬叹了口气,想着大家都是做小生意的,难免会有资金周转不开的时候,便没有再多说什么,收了钱,留下一张货单作为凭据,然后开车离开。

她哪里会想到,这一等,就是整整七年。

最初的两个月,王洪彬还抱着耐心等待,可等到三个月、半年过去了,邱弼那边依旧毫无动静。她主动联系,对方总是有各种理由推托:“王姐,我这边最近真是周转不开,过几天一定给你。”

又过了几个月,她再找邱弼,对方开始变得不耐烦:“哎呀王姐,你怎么这么急呢?生意不好做,你就不能宽限我几天?”

2018年,王洪彬终于忍不住了,直接开车去邱弼店里,结果发现店门紧锁,问了旁边的邻居才知道,对方因为欠了不少钱,已经开始躲债了。

她这才意识到事情不对劲。她不是唯一一个在等着邱弼还钱的人。

时间一点点过去,2020年7月2日,王洪彬又找到邱弼,经过一番软磨硬泡,对方终于答应先还2000元,剩下的继续拖着。她当时想着:“好歹拿到一部分,也算是个希望。”

可这一等,又是三年。

2023年11月21日,王洪彬已经彻底对邱弼失去了耐心。她最后一次联系对方,电话打不通,微信也不回。她终于下定决心,不再和对方纠缠,直接通过法律途径讨回这笔欠款。

2024年初,王洪彬联系了“讼状元”法务团队,希望通过法律手段追回自己的货款。她把所有的聊天记录、转账凭证、货单都整理好交给法务人员。

法务人员看完材料后点点头:“王姐,这个案子从法律上讲很清楚,邱弼的行为已经构成了明确的货款拖欠,而且他有能力偿还却故意不还,属于典型的恶意拖欠债务。”

法务人员首先拨打了邱弼的电话,铃声响了很久,最终被接通了。

“喂,哪位?”电话那头的声音透着一丝警惕。

“邱先生,我们是讼状元的法务人员,受王洪彬女士委托,关于您尚未支付的6469元货款问题,希望您尽快处理。”

邱弼的语气一下子变得敷衍:“什么货款?我不记得了。”

法务人员语调平稳:“您的聊天记录、转账记录以及货单我们都有存档,您如果不愿协商解决,我们将通过法律途径起诉您,届时法院会依法冻结您的资产,甚至列入失信名单,影响您的出行和信用。”

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邱弼有些不耐烦地说道:“你们不用吓唬我,我就是暂时没钱。”

“如果您确实有困难,我们可以协商分期偿还。但如果您恶意拖延,我们将依法处理。”法务人员继续施压。

邱弼仍旧试图推脱:“再等几个月吧,我手头真紧。”

法务人员立刻回应:“邱先生,您过去七年一直在推脱,赵女士已经给了您足够的时间,现在不是等不等的问题,而是必须履行法律义务。如果您坚持不还,我们会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邱弼的语气终于有些慌了:“行行行,别这么吓唬人,我回头看看能不能先凑点。”

经过讼状元法务人员的多次交涉和压力施加,邱弼最终同意分两次偿还欠款,并在规定时间内付清了剩余的6469元货款。

王洪彬终于松了一口气,这场长达七年的讨债之路,终于画上了句号。她感慨道:“要不是通过法律手段,这笔钱可能一辈子都要不回来。”

法务人员提醒她:“王姐,今后无论是生意上的往来,还是私人借贷,一定要养成签订正式合同、保留证据的习惯。避免类似的麻烦。”

王洪彬点点头:“是啊,吃一堑长一智。这次真的太感谢你们了。”


案例启示

货款拖欠不是小事,长期不还将面临法律后果。

债权人要学会使用法律武器,及时维权。

合同、转账记录、聊天记录等证据至关重要,一旦发生纠纷,它们是最强有力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