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千七的账拖欠三年!房东必看!讼状元教你如何避免垫付陷阱
999+
2025-02-20
讼状元
2019年3月,屈婉秋(化名)经房屋中介孙姐介绍,把自己的一套房子租给了陈亮(化名)。当时,陈亮给人的印象是个随和老实的人,说话客客气气,签合同的时候还信誓旦旦地说:“婉秋姐,您放心,我绝对按时交房租,水电物业费啥的都会按时交。”
起初,租住的那两年里,陈亮确实没有拖欠房租,每次交租时还会礼貌地寒暄几句,让屈婉秋对这个租客的印象还不错。然而,到了2021年11月30日,问题开始出现了。
那天,屈婉秋接到物业打来的电话:“屈女士,您的房子拖欠了好几个月的物业费了,能尽快补交一下吗?”
屈婉秋一愣,按理说,物业费是租客自己交的,怎么会有欠款?她随即拨通了陈亮的电话。
“喂,陈亮,物业费怎么没交啊?”
电话那头,陈亮叹了口气,声音里透着几分无奈:“婉秋姐,最近手头紧,实在周转不过来,能不能先帮我垫上?我下个月工资一发就立刻还您。”
屈婉秋本来有些不高兴,但想到对方确实从没拖过房租,又听他语气诚恳,便心软了:“行吧,我先帮你交上。”
就这样,她替陈亮支付了9777.6元的物业费,并让他写了一张欠条。
然而,这一笔“救急”的垫付,成了一场长达数年的讨债风波的开始。
时间一晃到了2022年3月6日,距离屈婉秋垫付物业费已经过去了四个月。她主动联系陈亮催款。
“婉秋姐,我现在手头还是紧,实在没法一下子还清,要不我先转您2000?”
屈婉秋虽然有点不爽,但想着对方主动还了部分,便答应了。
又过了四个月,2022年7月7日,陈亮又转了1000元过去,嘴上还安慰道:“姐,别担心,我一定会把钱还清的。”
屈婉秋虽然无奈,但还是给了对方时间。她想,毕竟人家已经还了一部分,剩下的6777.6元,再催催,应该能要回来。
她哪里知道,这笔钱会一拖再拖,直至杳无音信。
2023年,屈婉秋开始频繁催款,可陈亮的态度明显变了。
第一次催款——“再等等”
“婉秋姐,我最近有点难,房贷还没还上,您再宽限点时间吧?”
第二次催款——“我自己都活不下去了”
“姐,您知道现在日子多难过吗?我连自己都养不活了,哪还有钱还您?”
第三次催款——电话不接,微信不回
到了2024年,屈婉秋发现自己已经彻底联系不上陈亮了——微信不回,电话也没人接。最后一次她拨通陈亮的电话,对方居然直接挂断了,然后就拉黑了她的号码。
这下,她彻底被激怒了。
“这可不是平白无故给你的钱,六千多块绝不是个小数目,你凭什么不还?”屈婉秋心中愤愤不平。她深知,单凭自己一再催促,恐怕难以追回这笔欠款。于是,她决定寻求专业帮助,找到了讼状元法律咨询服务有限公司,希望通过正规的法律途径来讨回自己的权益。
讼状元的法务人员详细了解了情况后,迅速整理了一系列相关证据:包括那张明确的9777.6元物业费欠条——这是最为关键的证据;还有微信转账记录,上面清晰显示对方承认欠款并已偿还部分金额;以及双方的聊天记录,其中记录了屈婉秋多次催款,而对方总是找各种理由推脱的情景。
法务人员随即拨通了陈亮的电话。出乎意料的是,这次他竟然接听了。
法务人员正式而冷静地说明来意:“陈先生,我们是讼状元的法务工作人员,受屈女士的委托来处理您的债务问题。请问您对于剩余的6777.6元欠款,有何打算?”
陈亮的声音听起来有些不耐烦:“什么债务问题?我不是早就还了2000和1000了吗?”
法务人员耐心回应:“确实,您已经偿还了部分款项,但至今仍欠款6777.6元。您之前也承诺过会还清,却迟迟没有履行。我们已经掌握了充分的证据,如果您继续拖延,我们将不得不采取法律手段。”
陈亮沉默片刻,随后试图狡辩:“我真的没钱,你们随便去告吧,反正我是拿不出来。”
法务人员语气冷静而坚定,详细阐述了可能面临的法律后果:“如果进入诉讼程序,法院有权依法查询您的财产状况,甚至可能冻结您的银行账户。如果您有工资收入,也可能面临强制执行扣款。此外,一旦产生失信记录,将对您的信用评级造成严重影响,严重时,您可能会被限制高消费。”
听到“冻结账户”和“强制执行”这些字眼,陈亮明显慌乱了,语气也变得缓和:“那……能不能分期偿还?”
法务人员表示:“我们可以考虑分期,但您必须给出一个明确的还款计划,并立即履行第一笔支付。”
在讼状元法务人员的专业介入和强硬态度下,陈亮最终同意了分期还款方案,并在短短一周内将剩余的6777.6元全部还清。
当屈婉秋收到最后一笔欠款时,心中百感交集。她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感慨道:“原本以为帮个忙是做好事,没想到竟会因此烦恼这么久。幸好有专业的法务人员帮忙,不然这钱还不知道要被拖到什么时候呢。”
案例启示
证据至上 谨防赖账
借钱之前,一定要留好书面证据哪怕是再熟悉的朋友、租客,也要留好借条或者转账凭证,以防对方事后赖账。
发现苗头 先发制人
一旦发现对方有拖延迹象,尽早采取法律手段。越早介入,追回欠款的可能性就越大。
放弃幻想 雷霆手段
法律是最好的催款手段。面对老赖,单纯的“催”是没用的,法律才是最有力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