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意归生意,情义难抵赖——讼状元支招轻松惩治老赖
999+
2025-02-21
讼状元
朱正权(化名)是广东高州市的一名猪肉批发商,做这行已经有十多年了。别看他是个卖猪肉的,但他做生意讲究诚信,待人真诚,和很多客户都建立了不错的关系。毕竟这年头,生意靠的不只是货品质量,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也很重要。
然而,他万万没想到,自己这一回的“讲义气”,竟让自己陷入了一场令人头疼的欠款风波。
2024年4月9日那天,朱正权正在档口忙着给客户称肉,一个年轻人走了过来。他身材瘦削,穿着一身宽松的T恤,头发染得黄黄的,脸上总带着点笑嘻嘻的痞气。
“朱哥,我是这边松岗集信名城A站生鲜超市租猪肉档的,以后可能要长期跟你拿货,价钱方面你给兄弟我照顾照顾啊。”
朱正权抬头看了看对方,心想,年轻人嘛,出来做生意都不容易,便爽快地答应:“行,细朋(化名)是吧?只要你量大,价钱好商量。”
于是,从这一天开始,细朋便成了朱正权的客户。每隔几天,他都会过来拿货,朱正权也从不催他立刻付款,想着批发生意嘛,客户结账总有个周期,能长期合作才是最重要的。
可谁能想到,这一拖,就是近三个月……
到了6月底,细朋的欠款已经累积到了11701元。朱正权心里开始不安了,便主动联系细朋结账。
“细朋啊,你这几个月的货款还没给呢,咱们得把账清一清。”
细朋在电话里倒是挺爽快:“朱哥,放心啦,月底一定给你结清。”
听他这么说,朱正权也没再催,毕竟对方一直在做生意,账期有点延后还能理解。可是,等到了7月3日,再联系细朋的时候,情况就变了——电话没人接,微信不回,连档口的人都说:“最近很少看到他。”
朱正权皱起眉头,隐隐觉得不对劲。再试着拨打电话,还是没人接。他心里一沉,难道,遇到“老赖”了?
为了弄清楚情况,朱正权亲自去了一趟生鲜超市。猪肉档口的员工一脸无奈:“朱老板,细朋这段时间老是不来,偶尔出现一下,拿点货就走,我们也找不到他。”
朱正权心里有点火了。自己辛辛苦苦做生意,凭什么被人这样耍?他当场给细朋发了一条微信语音:“细朋,你再不联系我,这事情可就不好办了!”
这一次,消息终于显示“已读”,但还是没人回复。
朱正权的耐心彻底被消磨光了。朋友归朋友,生意归生意,钱不是大风刮来的,11701元对谁来说都不是小数目。他立刻找到了“讼状元”寻求法律帮助。
讼状元的法务人员接手案件后,先是详细核对了朱正权提供的证据——微信转账记录、货单、聊天记录,一应俱全,证明债务真实存在。
法务人员随即给细朋打去电话。果然,这一次,电话被接通了。
“喂?你谁啊?” 细朋的语气带着点不耐烦。
法务人员语气平静却坚定:“我是讼状元的法务人员,受朱正权先生委托,来处理你欠款未还的问题。”
电话那头沉默了一下,然后细朋嘿嘿笑了两声:“哦,原来是找我要钱的啊……最近手头紧,等我回头有钱了再说。”
法务人员没有被他的态度激怒,而是冷静说道:“细朋先生,您的欠款有完整的证据记录,根据《民法典》规定,债务人应当按期偿还欠款。如果您不配合解决,我们将采取法律手段,包括但不限于发律师函、提起诉讼,到时候您不仅要还钱,还可能承担额外的诉讼费用和信用风险。”
听到“诉讼”二字,细朋的笑声戛然而止。过了几秒,他的语气变得有些紧张:“那……能不能缓缓?我最近真的没钱。”
法务人员依旧保持专业:“我们可以协商,但必须拿出还款方案。如果您继续拖延,我们会正式进入法律程序,届时您将面临更严重的后果。”
经过几轮交涉,细朋终于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不再躲避,而是答应分期偿还欠款。在法务人员的监督下,细朋与朱正权签订了一份还款协议,确保债务能在合理期限内清偿。
最终,在法务人员的介入下,这场纠纷终于有了结果。朱正权的11701元被成功追回。
这次经历让朱正权感慨万分:“以后做生意,再熟的人也要留个心眼,别太轻信了。”
案例启示
✅ 做生意,讲诚信,但更要有保障
朋友之间做生意,讲义气是好事,但也要记得签订明确的付款协议,确保权益不受侵害。
✅ 遇到欠款不还,不能一味忍让
如果债务人恶意拖欠,应该及时采取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的正当利益,不能等到“人去 楼空”才后悔。
✅ 证据是讨债的最大底气
转账记录、聊天记录、货单等都是有力证据,遇到赖账情况,手里有证据,才能说话有 底气!
法律是维护公平的武器,而不是让老实人吃亏的工具。希望每一位做生意的朋友,都能 擦亮眼睛,既讲诚信,也懂得如何保护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