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欠款终追回!讼状元揭秘:为何老赖终将败诉?
999+
2025-04-03
讼状元法律咨询
张大良(化名)这几年总算把日子过得安稳了些。年轻时在外打拼,吃过不少苦,如今在家乡做点小生意,虽然挣得不多,但胜在踏实。可是有一笔八千块钱的欠款,却像一根扎在喉咙里的鱼刺,怎么也咽不下去。
那是2018年,张大良的老朋友谢红霞(化名)找到他,说家里急用钱,开口借了五千块。张大良念在朋友情分上,二话不说就把钱借了出去。没过多久,谢红霞又来了一次,这回是三千块。张大良心想,八千块不算什么,朋友有难,能帮就帮吧。
可这一帮,竟帮出了五年麻烦。
最开始,谢红霞还算客气。张大良问起,她总是笑嘻嘻地说:“哎呀,快了快了,再缓两个月,保证还你!” 但到了约定的时间,钱没见着,人倒是越来越难联系了。电话打过去,她说人在外地;微信发过去,蓝色的“已读”成了张大良唯一的回复。
张大良心里不痛快,想着这怎么也是朋友,不能一上来就撕破脸。他耐着性子等了几年,心里还存着一丝幻想,直到2025年,他终于忍无可忍,最后一次拨通了谢红霞的电话。
“喂?” 电话那头传来熟悉的声音。
“红霞啊,这几年也不容易,我能理解。但这八千块钱,你总得给个说法吧?”
对方沉默了一下,突然冷笑了一声:“大良啊,你还真是个记仇的人啊,不就是几千块钱吗?至于这么上纲上线?”
张大良听得脑门直冒火:“八千块是小钱?你倒是还啊!”
“哎呀,你这么较真做什么?再说了,当初你又没让我打借条,现在你拿什么证明这钱是借给我的?” 说完,她直接挂了电话。
张大良呆在原地,气得手直发抖。他不是气这八千块钱,而是气这份毫无愧疚的态度。欠债的竟然成了理直气壮的那一方?
无奈之下,张大良找到了讼状元,希望通过法律手段来维护自己的权益。法务人员仔细听完他的讲述后,给出了一番分析:
“谢红霞这种态度,无非两种可能。要么她对法律一无所知,觉得赖账没什么大不了的;要么她太了解您,笃定您不会真的把事情闹大,所以才有恃无恐。”
张大良苦笑:“确实,我以前太心软了,总觉得朋友之间不能撕破脸。”
法务人员点点头:“但您得明白,真正的朋友不会把您的好心当成理所当然。我们会先给她发送一封律师函,让她意识到这次不再是玩笑,而是正式的法律程序。”
很快,带有正式公章的律师函发到了谢红霞的手中。与此同时,法务人员也尝试联系她,电话打过去,没接;微信消息发过去,依旧没有回复。
但没过多久,谢红霞却主动打来了电话。她的语气和之前完全不同,甚至带着一丝慌张:“大良啊,你这是什么意思?这都闹到律师那里去了?”
张大良冷冷地回了一句:“你自己不还钱,还怪别人找律师?”
谢红霞沉默了一下,试探着说:“你看,我们也算是朋友,要不……能不能再宽限一段时间?”
法务人员直接接过电话,语气专业又不容置疑:“谢女士,这封律师函是正式的法律文书,如果您仍然拒不履行还款义务,我们将进一步采取法律行动,届时您可能面临诉讼,甚至信用受损的后果。”
电话那头安静了几秒,谢红霞的声音明显带着慌乱:“这……这有点严重吧?”
“法律的严肃性不容挑战。如果您继续逃避责任,我们将正式向法院提起诉讼,到时候,您不仅需要归还本金,还可能面临额外的诉讼费用和法律责任。”
几天后,谢红霞终于服软了。她主动联系张大良,态度180度大转弯:“大良啊,我之前太冲动了,对不住。我这几天手头紧,你看,我能不能先还一部分?”
张大良没有再心软,而是直接答道:“要么一次还清,要么法院见。”
最终,谢红霞在极大的法律压力下,乖乖地把八千块钱全额转到了张大良的账户。收到钱的那一刻,张大良长长地舒了一口气。这不仅仅是一笔债务的清算,更是一场尊严的捍卫。
在这起案件中,讼状元的法务人员用专业的法律手段,让赖账之人不再有可趁之机。很多人总以为借钱不用打借条,就可以“钻空子”,但实际上,法律并不只是看纸面证据,聊天记录、转账凭证、证人证言等,都是可以用来证明借贷事实的。
生活中,像张大良这样因为信任朋友而借钱,最后却被赖账的人并不在少数。很多人碍于情面,不愿走法律途径,但一再忍让,只会让对方更加肆无忌惮。讨债并不是丢人的事,维护自己的权益,才是一个人真正的底气。
讼状元始终站在公正与法律的一边,为那些被欠款困扰的人提供专业的法律援助。无论是起草律师函、法律诉讼,还是调解谈判,讼状元都能提供最有效的法律支持,让每一位当事人都能依法讨回属于自己的权益。
这起案件告诉我们一个简单却重要的道理:欠债还钱,天经地义。欠债可以拖,但法律不会放任不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