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装傻到秒转账:讼状元拆解“电话施压”如何24小时攻克老赖

  • 999+
  • 2025-05-06
  • 讼状元法律咨询

陈桂英.jpg


桂芳今年六十出头,吉林敦化大石头镇青林子林场一组人。个子不高,说话带着一股子东三省特有的爽利劲儿。年轻的时候是林场炊事员,退休后也闲不住,谁家有红白喜事,她总是头一个被喊去掌勺。她手艺好,踏实肯干,在这一带口碑一直不错。

20195月,青林农场接了一个盖车库的工程,负责施工的是一支从辽宁过来的建筑队。施工队长是个四十多岁的外地人,大家都叫他安工,是个嘴皮子很溜的人。他带来的会计叫安康,文质彬彬的,说话轻声细语,一副白面书生的样子。

那年,安工找到了陈桂芳,说工程队需要一个做饭的,三顿饭、几十号人,时间大概从5月中旬干到10月初,问她愿不愿意来。陈桂芳一听就明白了,这是个累活,但也是个挣钱的机会。

干是能干,她当时就说,但可得讲明白钱咋算的。

放心吧桂芳婶,安康在一旁陪着笑脸,一月三千多,按天算,做完工程一结清,咱是正规干活的队,不赖账。

桂芳虽然嘴上没说什么,但心里还是留了个心眼。她打小在林场长大,见过太多工程队一完活人就跑了的事儿。

她开工的那天,是2019517日。厨房是用临时铁皮房搭的,热得跟蒸笼似的,一天下来,身上跟从水里捞出来似的。陈桂芳没叫一声苦,每天早上五点就起来备菜,晚上九点多才休息。她总说:干一天活,就得对得起这一天的工钱。

工程很快进展到了9月底,眼看快收尾了。陈桂芳心里开始琢磨:该结账了。她一算,从5月干到10月,工资总共是17189块。她找安康对账时,安康倒是挺痛快,说:婶你放心,我给你写个欠条,先结一部分,剩下的很快就给。

于是2019927日,安康亲手写下了一张欠条,白纸黑字,签了字,按了手印。欠条写明已结清12189元,剩余5000元未付。

可问题就出在这5000块上。

起初,陈桂芳还觉得这点钱,人家不会赖着不还。结果这一等就是五年。她每隔几个月就打电话,发微信,不是不接,就是说等一等,最近紧张,有时候干脆来一句别总催,账我记得

到后来,陈桂芳实在忍不住,话也硬了:你别当我岁数大就好糊弄,这钱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是我一锅锅饭熬出来的!

安康在电话里却冷冷地说:大婶,不就五千块嘛,至于这么不依不饶的?

这一句话把陈桂芳气得眼泪都掉下来了。

到了2024328日,陈桂芳又一次打电话,结果仍是无人接听。她靠在灶台边,拿着手机愣了半天,突然对自己说:不能再拖了,我得找个说理的地儿。

女儿听说后,在网上找到了讼状元的法律服务,帮她联系上了一位法务人员。这位法务人员接手案件后,非常耐心地听完了陈桂芳的讲述,核实了相关证据,尤其是那张欠条——这是一份非常关键的材料。

经过认真分析后,法务人员明确告诉陈桂芳您好,欠款人承认了债务事实。这种情况我们经常遇到,他不是没钱,是面对的债主多,在挑着还。我们会持续施压,促使他尽快履行义务。

这番话像是给陈桂芳吃了颗定心丸。

讼状元的法务人员很快展开了第一次电话沟通。这通电话很有意思,安康一开始还装作不认识:啥事儿?

法务人员冷静而清晰地说道:关于您2019927日出具的欠条,目前尚有5000元未付。根据法律规定,您已构成事实债务,若继续拒不履行,我们将通过法律手段追责,包括但不限于起诉、申请强制执行、纳入失信名单等后果。

安康那边沉默了几秒,突然就变了态度:那个,我不是不还,就是最近……哎,您也知道,我这边有点难。

法务人员不动声色,继续施压:难不是理由,不履行义务才是问题。您已明确承认欠款事实,我们也有充足证据起诉法院。如果您希望协商解决,现在是最后机会。

电话挂断不到两个小时,安康突然主动加回了陈桂芳的微信,发来一长串语音,哀求她别打官司我确实没想到你找了律师我明天就转钱

第二天下午三点,5000元分三笔全部到账。陈桂芳坐在院子里,看着手机上到账的提示,喃喃地说:真是多亏了讼状元,要不我一个农村老太太,哪敢真把人告上法院啊。

她立刻打电话给法务人员:闺女,谢谢你们,要不是你们帮我撑着这理儿,我哪还指望得回这钱?

法务人员只说了一句:法律不是光为大人物服务的,它也可以为您这样的普通人说话。

这个案子就这样圆满解决了。对于别人来说,五千块不算大数目,但对于一个靠一口锅、一把勺子养家的老人来说,这是一场历时五年的讨薪攻坚战

更重要的是,这件事让陈桂芳明白:欠债还钱,是天经地义;理儿要讲,就得有人帮你讲清楚。

而讼状元所做的,正是这样的事情。他们不搞虚头巴脑的包装,不用高深难懂的法律术语,而是站在普通人的角度出发,讲事实,讲道理,把维权变得看得懂、用得上、靠得住

讼状元的法务人员告诉记者,他们接触过太多类似的讨薪案件,有的是农民工,有的是家政人员,也有不少和陈桂芳一样的农村妇女。这些人往往缺乏法律意识,也缺乏维权经验,面对欠薪常常选择沉默,怕麻烦、怕成本、怕失败。

而现在,越来越多像讼状元这样的法律服务平台,正在努力打破这一困局。他们一方面帮助当事人固定证据、合法施压,另一方面也通过线上线下渠道普及维权知识,让更多人明白:法律,不是遥不可及的威权工具,它可以是一把饭勺、一张欠条、一通电话的支撑力量。

讨薪并不丢人,丢人的,是赖账不还。

在这个故事的最后,陈桂芳拿着那张收款截图,说了一句朴实却意味深长的话:只要我还能走得动,以后再有人赖账,我就不怕了。

这,就是一个农村妇女在法治阳光下重新挺起的脊梁。

(本文中出现人名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