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嘴硬到分期还款:讼状元用“失信套餐”逼出老赖的隐藏支付宝
999+
2025-05-21
讼状元法律咨询
东北的春天总是来得慢。五月份了,大庆的风还是有点削人脸。但赵永春这些天心里更冷。
这笔账,他惦记了七年了。不是他小气,而是二十年前他盖房子、娶媳妇,钱也是一分一分省下来的。他媳妇王芹总说:“咱家虽然不富,但也不欠人。”可谁成想,这话到了展玉东那儿,全变了味儿。
赵永春第一次见展玉东,是2018年夏天。那天,他媳妇拉他去表姐家串门,说是要见个“做生意的亲戚朋友”。展玉东穿得还算体面,三十多岁,眼睛不大,说话挺顺溜,满口“哥”“嫂子”叫得热乎。饭桌上说自己在县里做木材买卖,车也有,关系也广,就是眼下有点资金周转问题。
“哥,我是真不好意思开这个口,实在是太赶了。”展玉东的声音带着点酒意,“我需要两万块,周转个十天半个月。利息一分,一分都不少你们的。”
赵永春没吭声,看了看王芹。王芹皱了下眉,问:“你急是急,那你拿啥担保?”
“嫂子,我拿命担保!我表姐是你亲戚,我还能赖账咋地?再说,我也不是小孩,四十了,谁拿信用开玩笑啊?”
王芹半信半疑:“现金啊?”
“对,我明天就来拿,行吗嫂子?我是真着急。”展玉东说完,起身倒了三杯酒,“咱喝了这杯,明儿我亲自来拿钱。”
这顿饭吃完没几天,王芹真掏了两万现金出来,亲手交给了展玉东。
刚开始那几个月,他还断断续续给了几百利息,偶尔发条微信,说“哥嫂放心,快了”。可是到了2020年,话风就变了。
“最近市场不好,赔了点。”
“我现在也挺难的,再宽限宽限。”
“我没忘啊嫂子,你不能这么逼我。”
有一回,赵永春忍不住了,专门从村里跑去红丰村找他。到了他家,连门都没进去,就被堵在门口。展玉东满脸的不耐烦:“永春哥,你这么闹我也没用。钱不是我不还,是我真没有。你这是逼良为娼!”
赵永春一下就火了:“我逼你?你当年舔着脸来借钱,现在一句‘没钱’就想甩手?”
“你这么说话就不讲理了啊。”展玉东叼着烟,不咸不淡地说,“我说了会还,咋还,啥时候还,是我的事。”
“你到底想不想还了?”赵永春声音高了。
“我说了会还,你急啥?”
那天回家,王芹难过得掉了眼泪,说:“这人不是不还,是压根不打算还。”
日子一晃又过了几年。赵永春多次发微信、打电话,基本上都是已读不回,有时候直接拉黑。2025年五月,最后一次拨通了电话,对面语气还是那副熟悉的敷衍:“你别烦我了,行不行?我现在也困难,不是你想要就有。”
赵永春挂了电话,叹了一口气。他突然意识到,光靠感情、靠人情,是没办法解决问题的。
那天晚上,他坐在炕上,拿出手机,搜到了“讼状元”法务平台。平台上有各种维权案例,许多像他这样的普通人,靠法律把账要了回来。他咬咬牙,填了表格,上传了资料——这些年他整理的一些通话记录、微信聊天截图,还有他媳妇手写下来的借款细节都一并提交了。
几天后,讼状元的法务人员打来了电话。声音冷静而有力:“我们已经收到赵先生提供的情况,根据您的描述,这是一笔成立的民间借贷关系,虽然没有借条,但有微信记录与利息约定,可以作为证据。”
“那我这还能要回来不?”赵永春声音里带着不信。
“赵先生,这种情况,我们办过很多例。您放心,我们会依法处理。”
说完没两天,对方法务人员出手了。首先,给展玉东发了正式的律师催告函,列明了借款时间、金额、利息计算、违约情形和法律后果,还明确表明如果不在规定时间内还款,将依法向法院起诉,并通过法院强制执行。
展玉东最开始没当回事,还冷笑着在电话里回了一句:“你们能把我咋地?我又没写借条,告我去吧。”
但事情并没有他想得那么简单。
几天后,讼状元又打过去第二通电话,这次由法务人员亲自上阵,语气变得更加锋利。
“展先生,您是否清楚,您这属于民间借贷?根据民法典规定,借款行为一经成立,借款人就有义务偿还本金及利息。您不予履行,我们可以走法院流程。”
“法院流程就法院流程呗。”展玉东嘴硬。
“那么请您清楚一点,如果进入执行阶段,您将面临银行账户冻结、名下财产查封、列入失信名单,严重的还可能被限制高消费——包括坐高铁、飞机,甚至子女上学、出行也会受到影响。您愿意因为这三万元,把自己所有的信誉搭进去吗?”
那头沉默了十几秒,声音终于弱了些:“你们真要这么弄?”
“我们依法维权。”
展玉东没吭声,挂了电话。
第二天一早,赵永春就接到对方电话,说愿意和解,愿意分两期把钱还清。讼状元法务人员立刻指导他拟好《还款协议书》,内容清楚明白,写明具体金额、还款时间与违约后果。
两周后,赵永春媳妇的微信到账——第一笔钱打进来了。
“你说,早要是我硬气点,早点找你们,估计这钱也早回来了。”赵永春在电话里感慨。
法务人员没有多说,只是叮嘱他:“剩下的那笔钱如果没有到账,我们就继续走程序。只要有证据,有法律,就一定能站得住脚。”
至此,这笔债终于有了个眉目。
这世上,不怕你善良,就怕你软弱。赵永春这七年的心结,总算解开了。
他坐在自家院子里,望着田野里的麦苗,说:“欠钱的理直气壮,还钱的倒成孙子,咱不惯这个毛病。”
(本文中出现人名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