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52元拿捏小老板:讼状元用征信警告让赖账者48小时破防
999+
2025-05-22
讼状元法律咨询
曲靖的五月,总是带着点燥热和不安。陈荣晶坐在办公室的旧藤椅上,盯着手机屏幕上那个微信聊天窗口发呆,心里也一样躁。
“王老板,之前泡沫箱的钱还没结清呢。你看着安排下吧。”
这句话,她已经打过不止一次。每次发过去,王正奎不是装没看到,就是轻描淡写地回一句:“最近周转有点困难,过几天给你转。”
可这“过几天”,从年头拖到了年中。账上的6552块钱,像一根小刺,不大,但扎得人心烦。
王正奎是个种菜的,在五星乡承包了不少地。人不算老,三十多岁,说话爱笑,平时客客气气的。去年十月份开始,他跟陈荣晶这边进了一批又一批泡沫箱子,用来装辣椒和西红柿。单价7块一个,到2025年1月2日那一单,一共拿了936个箱子,账单是6552元。
这单之后,王正奎就没再下过订单。陈荣晶开始催款,对方一开始还支支吾吾地回几句,到后面几乎就是不接电话、不回信息了。
她不是没想过去菜地找他当面谈,可自己是做工贸的,厂里还有一堆事要盯,真腾不出时间来回跑。而且,讲道理,大家都是同乡,抬头不见低头见,真要撕破脸也不合适。
可这笔账,就这么悬着,不上不下。到5月9日那天,她最后一次给王正奎打了电话——还是没人接。
那天晚上,陈荣晶回到家,一边切菜一边和丈夫念叨:“要不,找人处理吧,我是真不想跟他磨嘴皮子了。老是这副样子,像是谁欠了他钱似的。”
第二天一早,她在手机上找到了“讼状元”的联系方式,填了委托信息。
几天后,“讼状元”的法务人员打来了电话。
“您好,陈女士,案件材料我这边已经核实清楚了。首先确认一下,对方确实在今年1月2日那天,从贵公司拿走了936个泡沫箱,单价7元,总金额6552元,对吧?”
“对的,我这边有出库单,还有我们厂里负责对账的记录。”
“好的,欠款人目前的联系方式我们也获取到了,接下来我会先电话与对方沟通,尽量促成还款。”
法务人员语气不急不躁,但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干练。
不到一小时,法务人员再次来电。
“刚刚我和王先生进行了第一次沟通。他承认了欠款事实,但态度不是很积极,说还在想办法筹钱。我这边已经把他的话全部记录了,并进行了录音留存。陈女士,下一步我们建议尽快进入证据固定阶段,并拟发正式的催告函。”
“他是不是还是想拖?”陈荣晶有点火,“都拖了好几个月了。”
“确实,目前的态度是回避型的。不过您放心,我刚才跟他说得很清楚了,48小时内不履约,就依法进入诉讼程序,并同步记录他的失信行为。他听到‘法律程序’和‘征信污点’几个字,明显语气变了。接下来,请保持跟我这边口径一致,咱们不接受再拖。”
陈荣晶点了点头:“好,我听你们的。”
第二天早上八点不到,陈荣晶的微信响了。
王正奎一反常态细声细气的说道:姐,不好意思哈,之前真是太忙了。昨天那个律师一打电话,我一下子就意识到事情严重了。我刚把钱转过来了,你查一下?
陈荣晶听王正奎小嘴跟抹了蜜似得,便皱了皱眉头,毕竟这样的语气从王正奎嘴里说出来多少有点让她感到陌生。她点进微信支付页面,果然,6552元整,到账。
她愣了一下,接着打电话过去。那边“嘟”了两声,接通了。
“钱收到了,谢谢你还算讲理。”陈荣晶压制住自己内心难掩的狂喜,语气淡淡的说着,仿佛是与自己毫不相干的事情一样。
“真的不好意思姐,我也不是不想给。就是之前手头确实紧,这下我也算是学乖了。那个律师吓我一跳,说我要是再不还,就上征信了。家里人听说了也着急,赶紧帮我把钱凑了。”
“不是我不通情理,是你一直不说实话。你要是一早和我说,凑不齐能不能先付一部分,我也不是不讲理的人。”
王正奎在电话那头连连赔不是:“对对对,是我做得不对。姐你放心,咱以后还合作啊,这回我算记住教训了。”
挂了电话,陈荣晶心里像卸了块石头。
回过头来再看这个事,金额不大,也不算什么大案要案。可像这种小额商业纠纷,在现实中却最常见,也最让人头疼。
一开始讲情面,对方不理;后来动真格,对方就慌。这年头不是没信用的人多,而是太多人习惯性地“拖一拖、等一等”,指望着欠条烂账自然风干。
可生意人最怕的,就是被拖。
这一次,通过讼状元的介入,才让一件看似不起眼的欠款纠纷在法律的推动下,迅速落了地。没动刀枪,也没闹翻天,但专业和态度,就是这世上最管用的硬话。
而陈荣晶,也终于可以不再为那六千多块钱反复琢磨。她知道,泡沫箱子出去了,账也回来了,日子,还是要往前过。
(本文中出现人名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