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厂老板的"债务蒸发术":讼状元用法律放大镜还原交易现场
999+
2025-05-29
讼状元法律咨询
在天津蓟县白涧镇,蒋家胡同道口的村口,有家不大不小的钢材铺子,开了十几年。铺子的门脸不气派,但进出的人不少,生意虽不火爆,却也一直算得上红火。这家铺子是王言干的,王言做钢材生意多年了,口碑不错,账也记得清清楚楚,尤其是对回头客,价钱公道,货也实在。
2024年春天,一个熟脸上门了。是河北三河那边的陈磊,一个开模具加工厂的,厂子叫“航燕模具厂”。陈家父子都在厂里忙活,儿子陈磊在外头跑业务,父亲陈仲刚则是法人,管账。王言认识这父子也有些年头了,以前也供过几回货。生意场上的事,讲究的是个信任。看在旧情分上,王言这次又给陈磊供了一批钢材,量不算小,加起来是将近十万元的货。
“老王啊,这回咱手头紧点,先赊着,月底前一定结。”陈磊在铺子里一边点货,一边笑着说。
王言没说什么,点点头:“行,你那边也不容易,回头对好账,给我个欠条就行。”
陈磊答应得痛快。可谁成想,这一赊,就赊出了一场闹心的事。
到了8月底,王言按着老规矩打电话去催账,陈磊一开始还接,说账还没出来,再等等;再打,说回头再说;再后来,就开始不接电话了,微信发过去,也不怎么回了。这时候,王言开始觉得不对劲儿。
“他是不是想赖账?”杨爱秋,王言的妻子,最早就是这么问的。
“他不至于吧?几十年人了。”王言嘴上这么说,心里却开始泛起嘀咕。
一转眼到了2025年初,欠款依旧没影。王言和杨爱秋开始轮番打电话,陈磊干脆手机也不接了。有一回,杨爱秋气不过,直接给厂里打了电话,结果那边人说陈磊出差了,什么时候回来不清楚。
“你说他这不是耍赖吗?要真还想还钱,能躲你电话吗?”杨爱秋气得眼圈都红了。
王言心里也堵得慌:“这点钱,不是我家非要死追不放,是个做人底线的事。你说你拿人钢材开工厂挣钱,完事一躲了之,哪有这么干的?”
夫妻俩跑了一趟三河,想当面找陈磊说清楚。可到了航燕模具厂门口,吃了闭门羹。前台一听是来找陈磊的,脸色就不太自然:“他今天没来,你们改天吧。”
“改哪天?”杨爱秋追问。
“这个我真不知道。”
空气一下子僵住了。
“你看人家这就是不想还了。”杨爱秋转头对王言说。
回到家后,两人一合计,决定不再拖了。“人家这样,你再讲情面就不是厚道,是傻了。”王言终于咬了牙。
正是在这个时候,他们打听到了讼状元提供的专业讨薪法律服务。王言说:“这年头,得懂点法,要不总被欺负。”
经过初步了解,杨爱秋联系了讼状元的法务人员。第一次通话,她还带点疑虑,但聊到后面,语气慢慢沉下来,仿佛一块压在心头的石头有人帮着搬了。
“你们看我这事,算违法吗?”
“陈磊拖欠钢材款不还,性质属于商业债务违约行为,我们可以协助您从法务角度依法维权。”法务人员说话有条不紊,不温不火。
“他现在就是不接电话、不回微信,怎么办?”
“我们这边会先尝试介入调解,核实相关证据,包括欠条内容、对账细节,同时做好相关程序准备。”法务人员又补充道,“这类案件虽然金额不算特别高,但情节清楚,我们有把握。”
讼状元的法务团队在接手案件后,先是全面整理了双方的往来材料,包括2024年8月26日出具的欠条、通话记录、货物清单等。核查清楚证据后,开始主动联系陈磊磊。
一开始陈磊并不配合,电话打过去不接,微信发过去也是已读不回。法务人员并没有急躁,而是保持专业节奏,通过正式的函件递送方式,通知他此债务行为已经进入法务处理阶段。
几次交涉后,陈磊终于接起电话。“你们是谁?”
“我们是受委托处理你拖欠钢材款的法务人员。”
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然后才慢慢开口:“这……这点事你们也要搞这么大?”
法务人员平静地回应:“事情大小不是重点,关键是合法合规。欠债还钱,天经地义。”
陈磊语气一变,带了些火气:“你们知道我厂现在资金多紧?你们这不是逼人嘛!”
“我们不是逼人,我们是帮双方按法律把事讲清楚。你既然出具了欠条,就得承认这笔账存在。你说资金紧,可以谈分期;但你要是不回消息、拒绝沟通,那就只能走程序。”
几轮谈判后,陈磊终于软下来。他不是完全赖账,只是不想那么快掏钱。他嘴上硬,心里其实也怕事情闹大。最后在讼状元法务人员的努力下,达成了和解,陈磊一次性付清了94621元的钢材款。
收到钱的那一刻,杨爱秋长舒一口气。
“要不是你们介入,我们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她在电话里连连感谢,语气里夹着这段时间来的委屈和释然。
王言听说钱到账的时候,就坐在院子里没吭声,抽了根烟,然后才说了一句:“总算是把这事翻篇了。”
他们不是怕这点钱,是怕这点理讲不通。讨薪,从不是要钱那么简单,那是一种做人底线的坚持。
而在这件事里,讼状元没有夸海口,没有制造情绪,而是以专业手段和冷静逻辑,让一场原本可能不了了之的赖账,回归法律轨道。对于很多中小企业主、小微商户来说,他们不是不讲理,也不是非要打官司——他们只是不知道,自己的那点“理”,该怎么去说、去守、去要回来。
讼状元提供的,并不只是一次讨薪服务,更是帮普通人捍卫“信誉”这个在当今社会日益稀缺的词。法律,不该只为那些有资源的人服务,它也应该站在这些不声不响的小人物身边,帮他们把道理讲完,把事办明。
最后,杨爱秋跟邻里闲聊时,说起这件事,语气淡淡地说了一句:“现在不是以前了,有时候光靠嘴,不如靠法律。”
她说得没错。在今天这个社会里,不欠钱的是规矩人,还钱的是明白人,用法律说话的,是有办法的人。
(本文中出现人名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