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省追薪实操:讼状元18天完成「催告-协商-清偿」全流程

  • 999+
  • 2025-06-27
  • 讼状元法律咨询

刘世国.jpg


凉州的三月,天还是冷的。北风吹得尘土打着旋,村里人却开始忙活起来了。刘君凯就站在涨泗村八组的一块空地前,眯着眼看着地皮。他正准备开始给李沐阳家修房。

李沐阳是个会说话的人,说起话来嘴皮子跟抹了油似的,尤其对老乡。那年年初,他找到刘君凯,说家里老房子漏雨,打算盖新房。我这人讲良心,工资你放心,绝对一分不差。李沐阳拍着胸脯说,合同签上,兄弟之间明明白白做事。

刘君凯是个老木匠,带着三个伙计,手艺在凉州一带口碑不错。干了几十年活,他也不是个容易糊弄的人。但这回,李沐阳说得挺真诚,还签了合同,刘君凯就接了下来。

那几个月,工地上一砖一瓦,全是刘君凯亲手搭起来的。烈日底下汗流浃背,赶上下雨天还要给材料盖防水布。村里人都说:刘师傅干活踏实,沐阳这房子值了。

到了六月,房子盖好了,屋脊贴金砖,墙面粉白得跟新媳妇脸似的。李沐阳当时笑呵呵地请了一桌酒,嘴上不停地夸:刘师傅,你这手艺,十里八乡都比不上!

可等到说到结算工资的时候,李沐阳就换了副嘴脸。他递过来一沓钱:来,这是第一笔,八万多,剩下的我过段时间就给你。

刘君凯皱了下眉:沐阳,我们说好的总价是十二万九千六百三,怎么还差两万多?

李沐阳挥了挥手:哎呀刘哥,你放心,我认账的。你家又不差这几天,我一个月内肯定结清。

刘君凯心里虽然犯嘀咕,但想着乡里乡亲,忍了。可这一忍,就是大半年。

到年底的时候,眼看要过年了,刘君凯打电话催了一次,李沐阳倒也接了,还特地跑了一趟,把欠款写成了欠条,签了字摁了手印。兄弟,你看我都写欠条了,肯定不是赖账的。

但之后一年多的时间里,这欠条就跟石头扔进水里一样没了响动。刘君凯找过他十几次,不是电话不接就是说在外地,或者这几天有事,一拖再拖。

2024年春天,刘君凯又一次拨通了李沐阳的电话,没想到这次他接了。你那欠条都两年了,你要是真没钱,我等;你要是真赖,我就得找人解决了。

电话那头的李沐阳先是沉默,然后冷哼了一句:你去找人解决吧,看你找谁。

刘君凯这下彻底明白了,这人没打算还钱。

有时候,欠的不是钱,是心口上那一口咽不下的气。

刘君凯一个劲儿地翻那张欠条,越看越觉得窝火。他想去找法院,但又不知道该怎么起诉,怕程序复杂,也怕花冤枉钱。他老婆劝他:要不算了,钱不多,你也别折腾了。

但他倔:不是钱的事,是这口气。我不信没人管这事。

那天,他在网上刷到讼状元的公众号,点进去看了一会儿案例,心里咯噔一下。他给那边打了电话,语气也有点试探:我这事,算不算能打官司?

法务人员听完案情,给出的答复很明确:您这事,完全有理有据,有欠条有事实,属于典型的拖欠民间借款行为,完全可以依法主张。

刘君凯半信半疑地把材料寄了过去,没几天,讼状元的法务人员联系了他,说案件已经启动,同时准备给李沐阳发送法律催告函。

20244月,讼状元的法务人员联系上了李沐阳

电话一接通,李沐阳的语气就不太客气:你们是什么人?刘君凯自己都没找我,现在搞这套?

法务人员语气平静:我们是受他委托来解决这个欠款问题的。他拿出的是你亲笔写的欠条。您认账就好说,若拖延时间,我们只能通过法律手段处理。

李沐阳冷笑了一声:你们起诉吧,打官司我也不怕。

对方的傲慢没让法务人员动怒,只是轻轻地说了一句:打官司可以,那咱们见法院见。欠条时间、金额、签字手印都在,您准备好答辩材料。

对话持续了十几分钟,李沐阳的底气慢慢没了。他明白,那张欠条在法律上是铁证,他确实输了理,真闹到法院,对他名誉、信用都是一刀子。

两天后,他主动联系了法务人员,说想私下协商一下

讼状元的协调下,双方进行了多轮沟通。李沐阳一开始仍试图压价:我就认一万五,剩下那几千,是刘君凯自愿干多的。

法务人员并不接话,拿出当初的合同,指出合同中明明写着明确的总价,并且结算单也有明细。再加上欠条明确注明是剩余工资,这就排除了所谓自愿加班的说法。

您可以选择不承认,但最终是法院说了算。

在法务人员步步紧逼的沟通下,李沐阳终于低头,表示愿意一次性结清。

20245月初,双方签署清偿协议,李沐阳一次性支付了全部24630元的尾款。

钱到账的那天,刘君凯没说话,拿着手机屏幕上的到账截图在炕沿上坐了半天。他老婆问他怎么不高兴,他抬起头说:不是不高兴,是这三年,好像一下子全过去了。

欠条这东西,说小就是一张纸,但在农民工眼里,有时那是几个月的汗水,是饭桌上老母亲盼的那碗肉,是儿子学费,是过年压岁钱。

刘君凯不懂法,也不爱计较,但当良心换不来公道,他终于明白——再朴实的人,也需要一把说理的刀。

而讼状元,正是他手里那把利器。

(本文中出现人名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