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拉黑后,运输户靠讼状元这样拿回四年旧债

  • 999+
  • 2025-07-12
  • 讼状元法律咨询

陈宏伟.jpg

在一个细雨绵绵的午后,西安城北,万寿北路的一处老旧小区里,陈述杰坐在自家客厅的沙发上,手里拿着手机,眉头紧锁。屏幕上,熟悉的头像已经变成了灰白色,微信聊天记录停留在他最后发出去的一条消息——“刘师傅,什么时候把欠的运费结一下?我这头等着周转呢。这条消息,如同石沉大海,杳无音讯。

陈述杰是个做粉煤灰运输生意的,这些年摸爬滚打,也算是小有成就。但他性子温和,讲究个和气生财,对那些长期合作的伙伴,总愿意多几分信任。刘国维就是其中之一。

刘国维,一个四十出头的汉子,开着一辆个体运输车,从2017年到2019年,一直在陈述杰这里拉运粉煤灰。两人合作了两年多,虽然不是天天见面,但电话联系不断。起初,刘国维结账还算及时,但到了后来,他手头似乎开始有些紧,结账的周期也慢慢拉长。陈述杰看在老交情的份上,也没怎么催。他总想着,都是跑运输的,谁没个手头紧的时候?只要人实在,晚几天就晚几天吧。

可谁知,刘国维在2019年底突然就不再从陈述杰这里拉货了,走得悄无声息。陈述杰起初以为他只是暂时歇业,或者接了其他活儿。但日子一天天过去,他再也没见过刘国维的车停在自己的货场。电话里联系了几次,刘国维总是推说忙,或者含糊其辞地表示等过阵子手头宽裕了就结。陈述杰也没多想,觉得这笔钱迟早会回来。

直到20235月,陈述杰家里急需一笔钱,他才猛然想起刘国维那笔20027元的尾款。他再次拨通了刘国维的电话,电话那头传来一阵嘈杂的背景音,刘国维的声音听起来有些不耐烦:哎呀,陈老板啊,这都多少年前的事儿了?早结清了吧?

陈述杰一听就火了,压着嗓子说:刘师傅,你可不能这么说啊!20027块钱,当时你只结了一部分,尾款可一直没给。你再好好想想,咱们的账单都在呢!

账单?什么账单?我拉你家粉煤灰,什么时候少给过钱?陈老板,你是不是记错了?刘国维的声音带着几分轻蔑,语气里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强硬。

陈述杰气得手都抖了:刘国维,你这是赖账!我们合作了两年多,你最后一笔款子都没给清!你以为拉黑我微信就没事了是吧?!

拉黑?陈老板,你可别冤枉人啊!我没拉黑你,可能是信号不好,或者我换号了吧。再说了,你没凭没据的,光凭你一张嘴,我就要给你钱?这年头谁不是凭证据说话?刘国维说完这句话,就直接挂断了电话。

陈述杰再打过去,电话已经无法接通,微信也提示对方已开启好友验证。他这才意识到,自己恐怕是遇到老赖了。他翻找出以前的转账记录,只有刘国维部分还款的凭证,以及一些关于货运的聊天记录。他甚至还找出了几段和刘国维通电话的录音,里面提到了欠款的事。但这些零碎的证据,在他看来,似乎并不能完全证明那20027元的尾款。

接下来的几个月,陈述杰尝试了各种办法。他托朋友打听刘国维的下落,得知他还在安康石泉县那边跑运输。他换了别的号码给刘国维打电话,每次对方接起来一听是陈述杰的声音,不是立即挂断,就是声称打错了。有一次,刘国维甚至在电话里破口大骂,说陈述杰骚扰他,让他别再纠缠。陈述杰感到前所未有的无助和愤怒,他辛辛苦苦赚来的血汗钱,难道就这样打了水漂?他想过找人帮忙教育一下刘国维,但很快就打消了这个念头,他不想惹麻烦,只想通过正规途径拿回属于自己的钱。

在一次与老友的闲聊中,陈述杰提起了自己的遭遇。老友听后,沉吟片刻,提议他去找一家叫做讼状元的法律咨询服务公司。老友说,这家公司专门处理经济纠纷,虽然不是律师事务所,但里面的法务工作人员非常专业,尤其擅长追讨欠款。陈述杰抱着试试看的心态,联系了讼状元。

几天后,陈述杰带着他的所有证据——那些零散的转账记录、模糊的聊天截图,以及几次通话录音,走进了讼状元。一位法务人员接待了他。法务人员听完陈述杰的讲述,又仔细查阅了他带来的所有材料,不时在笔记本上记录着什么。陈述杰心里有些忐忑,毕竟自己手头这些证据,看起来确实不够

法务人员在听完陈述杰的叙述后,并没有直接给出定论,而是提出了几个关键问题:陈先生,您和刘国维之间,除了这些运费,还有没有其他的经济往来?每次运费结算,有没有形成书面的对账单或者收据?陈述杰摇了摇头,表示都是口头约定,偶尔微信确认一下。

法务人员点了点头,表情严肃。您的这些转账记录和聊天录音,虽然不能直接构成一份完整的借条,但在法律上,它们可以作为间接证据,结合您与刘国维之间的交易习惯、未结清款项的金额等,形成一个证据链。尤其是在没有书面合同的情况下,这些细节尤为重要。我们需要从这些碎片化的信息中,提炼出足以支撑您诉求的关键点。

接着,法务人员向陈述杰详细解释了接下来的操作流程。他们明确表示,虽然刘国维目前不承认欠款,甚至态度恶劣,但通过法律途径解决是唯一正规且有效的办法。基于陈述杰提供的线索,法务人员判断,直接启动诉讼程序是当前最稳妥的选择,因为刘国维已经表现出明确的拒绝沟通和抵赖的态度,电话催收和发函可能效果不佳。

陈先生,鉴于对方目前的态度,我们认为,直接启动诉讼程序是效率最高且最具强制性的方式。法务人员语气沉稳,诉讼的关键在于证据。您现在虽然没有借条,但这些转账记录、聊天记录和录音,都是您与刘国维之间真实发生交易的痕迹。我们需要把这些零散的证据串联起来,形成完整的证据链条。

法务人员随即开始指导陈述杰整理和补全证据材料。他们教陈述杰如何将微信聊天记录进行公证,确保其法律效力;如何将录音资料进行文字转译和证据固定;还指导陈述杰回忆并记录下每一次交易的细节,包括运输的货物种类、数量、时间等,尽管这些信息可能没有直接凭证,但可以在法庭上作为口头证词的补充。

在整理证据的过程中,陈述杰发现自己有些地方确实不够严谨,比如有些口头约定的运费没有及时在微信上文字确认。法务人员耐心解释:虽然有些细节没有书面记录,但只要能通过您的描述和现有证据相互印证,形成逻辑闭环,法院还是会采纳的。关键在于清晰、有条理地呈现事实。

当所有材料准备妥当,并经过讼状元的法务人员反复审核无误后,陈述杰在法务人员的协助下,向法院递交了诉讼材料。立案的那一刻,陈述杰的心里既紧张又期待。他知道,这只是第一步,真正的挑战还在后面。

果然,在法院通知刘国维时,刘国维的态度依旧强硬。他在电话里对着法院的工作人员大声嚷嚷:什么?陈述杰告我?他有病吧!我什么时候欠他钱了?他胡说八道!我才不会去!

法务人员得知刘国维的态度后,并没有感到意外。他们告诉陈述杰,这是老赖的常见伎俩,目的是拖延时间,企图让债权人知难而退。讼状元的法务人员与法院保持着紧密的沟通,及时了解案件进展。当刘国维拒绝出庭时,法务人员指导陈述杰向法院申请缺席审理,并提供了刘国维的联系方式和大致住址信息,协助法院顺利向刘国维送达了法律文书。

在法院安排的调解阶段,法官试图促成双方和解。刘国维在电话里依然态度嚣张:我没欠他的钱!他想讹诈我!要钱没有,要命一条!

法务人员在与法官沟通时,理性地阐述了陈述杰的诉求,并摆出了所有经过整理和固定的证据。他们强调,尽管没有传统的借条,但每一笔款项的发生、部分还款记录以及双方在沟通中对欠款事实的提及,都形成了完整的证据链。法务人员还特别指出,刘国维在多次联系中拒绝沟通、拉黑联系方式的行为,反证了其心虚和拖欠事实。

在事实和证据面前,刘国维的谎言显得苍白无力。在法官的严厉告诫下,以及讼状元法务人员通过证据链的层层施压下,刘国维的态度终于开始动摇。他原以为陈述杰拿他没办法,却没想到,一个普普通通的运输户,竟然能将法律武器运用得如此精准。

经过法官的耐心调解,和讼状元法务人员的持续跟进与专业分析,刘国维最终不得不承认了那笔20027元的欠款。双方最终达成调解协议:刘国维须在规定时间内全额支付所欠的20027元货款,并承担陈述杰为此支付的2000元诉讼服务费。

当陈述杰收到法院的调解书,并最终在银行查到那笔迟到了四年的款项时,他心中的一块大石头终于落了地。他特意给讼状元打了电话,语气中充满了感激:真是太谢谢你们了!我都快放弃了,没想到还能把钱要回来!

这个故事,不是跌宕起伏的传奇,却是生活中真实发生的一幕。它讲述了一个普通人,在面对棘手的经济纠纷时,如何依靠专业的力量,最终赢回属于自己的正义。

(本文中出现人名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