讼状元普法丨欠款长期拖欠,起诉真的管用吗
999+
2025-07-05
讼状元法律咨询
当下,债务纠纷屡见不鲜,众多债权人陷入钱借难收的困境。借款缘由五花八门,工程周转、工资垫付、朋友救急等皆有,可最终钱款大多如泥牛入海,有去无回。
债权人寻求法律帮助时,常满心无奈地抱怨:“法律哪能行,起诉也没用。”“法律有漏洞,拿不到钱。”这些话尽显对法律途径的质疑。但起诉真无用吗?并非如此,欠款久拖不还,起诉不仅必要,而且有效。
欠钱不还的诉讼时效通常为三年。约定还款期限的民间借贷,从期限届满起算,三年内不行使权利,可能失去法院保护。不过,诉讼时效可中断,中断后重新计算。
《民法典》规定,四种情形会使诉讼时效中断:一是权利人向义务人提出履行请求,这既能提醒还款,又能中断时效;二是义务人同意履行,口头承诺也有效;三是权利人提起诉讼或申请仲裁,这是最直接的中断方式;四是与提起诉讼或申请仲裁有同等效力的情形,如向人民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
不少人担心起诉后债务人没钱还。其实,法院调查和执行能力强。诉讼中,法院会根据申请人请求调查债务人财产状况,若债务人隐匿、转移财产,法院会采取措施。
判决书生效后,债务人不还款可申请强制执行。首次执行未发现财产,后续有新线索可随时申请恢复执行。若债务人真没钱,法院会将其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限制其高消费,以此迫使其还款。
有人疑惑债务人无财产怎么办?法律规定,被执行人应得的养老金属于责任财产范围,法院有权冻结、扣划。但执行时会预留被执行人及其家属必要的生活费用,既保障债权人权益,又确保债务人基本生活。
所以,若欠款被拖欠,别轻易放弃,起诉是拿回钱的有效途径。一旦超过诉讼时效,法院可能无法帮忙,钱就真难要回了。当权益受侵害,要勇敢拿起法律武器,通过起诉维护合法权益。相信法律和正义,定能讨回公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