讼状元普法丨单位不给交社保,别忍!这些办法能帮你

  • 999+
  • 2025-09-05
  • 讼状元法律咨询

社保是劳动者依法享有的重要权益,关乎医疗、养老、失业等多个方面的保障。但有些单位为了降低成本,不给员工缴纳社保,这无疑损害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遇到这种情况该怎么办呢?讼状元小编这就为大家梳理合法的维权路径。

一、先明确法律规定

我国《社会保险法》明确规定,用人单位和职工必须依法参加社会保险,缴纳社会保险费。这是用人单位的法定义务,不因任何理由而免除。无论是正式员工还是试用期员工,只要与单位建立了劳动关系,单位就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三十日内为其办理社会保险登记,并按时足额缴纳社保费用。

二、主动与单位沟通

发现单位未给自己缴纳社保时,建议先与单位相关负责人沟通。可以向单位说明缴纳社保的法律规定,以及社保对个人的重要性,要求单位尽快补缴。沟通时要注意保留相关证据,比如聊天记录、沟通时的录音等,以防后续产生纠纷时无法举证。讼状元小编提醒,很多时候单位可能是因为疏忽未及时办理,通过友好沟通往往能解决问题。

三、向相关部门投诉

如果与单位沟通无果,或者单位明确拒绝缴纳社保,劳动者可以向当地的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投诉。投诉时需要提交一些材料,包括劳动合同、工资条等能证明劳动关系存在的证据,以及个人身份信息等。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接到投诉后,会对单位的违法行为进行调查核实。一旦确认单位存在未缴纳社保的情况,会责令单位限期补缴;逾期不补缴的,将依法对单位进行处罚,比如加收滞纳金等。

四、申请劳动仲裁

若单位经责令后仍不缴纳社保,或者因未缴纳社保给劳动者造成了损失(如无法报销医疗费等),劳动者可以向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申请仲裁时,要提交仲裁申请书、身份证明、劳动关系证明、单位未缴纳社保的证据等材料。仲裁委员会会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和事实证据作出裁决,要求单位补缴社保或赔偿损失。

五、提起诉讼

如果对劳动仲裁的结果不满意,劳动者还可以在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通过诉讼程序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法院会对案件进行审理,并作出最终判决。

注意维权时效

需要注意的是,维权是有时间限制的。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超过时效申请仲裁的,可能会丧失胜诉权。所以,发现单位未缴纳社保后,要及时采取维权措施,不要拖延。

单位不给交社保是违法行为,劳动者不必忍气吞声。讼状元小编建议,遇到这种情况,先尝试与单位沟通,沟通不成再向社保行政部门投诉、申请劳动仲裁或提起诉讼,同时注意保留证据和把握维权时效。社保关乎每个人的切身利益,一定要积极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让单位履行应尽的法律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