讼状元普法丨帮人借款反被坑,钱还能要回来吗?
999+
2025-08-02
讼状元法律咨询
生活中,出于情谊或信任,不少人有过帮他人借钱的经历。本以为只是举手之劳,可要是对方赖账不还,自己却成了“冤大头”,这该如何是好?今天咱们就来聊聊这个让人头疼的问题,其中涉及到名义借款人与实际借款人的法律责任划分
法律风险与责任界定
以个人名义签借款合同,无论钱是否自己用,法律上都需担责,债权人可要求你还钱。不过,还款后若有与实际用款人的协议,如聊天记录、转账记录等证据,可向其追偿。若出借人明知代理关系且合同直接约束实际用款人,名义借款人或可免责,但证明难度大,别抱侥幸。
应对策略与实操建议
1. 证据收集
保留借款合同、转账记录、聊天记录、通话录音等,书面协议如委托借款协议更要重点保存,这是维权关键。
2. 协商与催收
先友好协商制定还款计划,保留协商记录,如短信、书面函件。协商不成,发送催款函,明确还款期限及法律后果。
3. 法律途径
民事诉讼:向法院起诉实际用款人,要求返还代偿款项及利息,提交起诉状、证据材料清单等。
申请强制执行:胜诉后对方拒不履行,申请法院查封、扣押其财产。
刑事报案:若实际用款人存在诈骗等行为,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
信用保护
若债权人要求名义借款人先还款,为不影响信用,应及时履行,再通过法律程序向实际用款人追偿。
名义借款人需先履行还款义务,但并非只能吃哑巴亏。还款后可通过协商或诉讼向实际用款人追偿。过程中,证据完整性和法律程序规范性至关重要。建议结合多种途径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希望大家都能远离此类麻烦,顺利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