讼状元普法丨借用假离婚躲避债务可行吗
999+
2025-08-04
讼状元法律咨询
“先离婚,把房子车子都放你名下,等躲过这波债务,咱们再复婚!” 生活中,不少负债人为了逃避还款,动起了 “假离婚” 的歪脑筋。然而,这种看似 “机智” 的操作,实则暗藏巨大风险,甚至可能让家庭陷入更深的困境。
协议躲不掉债务
从法律层面看,假离婚根本不具备逃避债务的效力。根据《民法典》规定,夫妻共同债务应当共同偿还,即便双方通过离婚协议约定债务由一方承担,债权人仍有权向原夫妻双方主张权利。去年江苏某法院就审理过一起案例:王某夫妇为躲债离婚,约定房产归女方所有,债务由男方承担。但债权人起诉后,法院最终判决女方名下的房产仍需用于偿还共同债务。这是因为离婚协议属于内部约定,无法对抗外部债权人的合法权利。
假离可能变真散
更值得警惕的是,假离婚往往会变成 “真散伙”。现实中,不少夫妻在财产分割后,一方突然变卦拒绝复婚,原本为躲债设计的财产分配方案,反而成了对方独占财产的合法依据。上海的张先生就遭遇过这样的闹剧:他和妻子假离婚转移资产,妻子却拿着离婚协议起诉要求确认房产归属,最终张先生人财两空。婚姻不是儿戏,用离婚做赌注,本身就是对家庭责任的漠视。
可能触犯刑法
此外,刻意通过离婚转移财产还可能触犯刑法。如果债务人明知自己有还款义务,却通过虚假离婚恶意转移财产,导致债权人债权无法实现,可能构成 “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去年浙江某企业家就因假离婚转移千万资产被判刑,不仅没能逃债,反而多了牢狱之灾。
债务面前,逃避永远不是解决办法。与其绞尽脑汁钻法律空子,不如积极与债权人沟通协商,通过债务重组、分期偿还等合法方式化解危机。要知道,诚信才是立身之本,试图用小聪明挑战法律和道德的底线,最终只会得不偿失。
记住:法律不会纵容恶意逃债,婚姻更不该成为利益博弈的工具。守住诚信底线,才能真正守护好自己的家庭与未来。